教育部性平會認定政務次長葉丙成涉嫌揭露台大性平案及當事人個資,未違反性平法,引發社會譁然,教師團體更指出身為教育人員,對性平事件都有保密義務,但性平會狹隘解釋法條,讓次長免責,更試問未來基層教育人員是否同樣一體適用。
教育部性平會調查3個月,認定葉丙成未違反性平法,引發輿論炸鍋。當事學生在社群表示,哭了一整天,認為被執政團隊再次鐵拳,持續協助當事學生的新北市議員黃淑君直言,對結果毫不意外。
新北市議員黃淑君表示,「對教育部來講,我們毫不意外,因為過去我們其實跟教育部,在多次討論的狀態之下,我們覺得教育部給我們的回答,並不具有相關的知識,我們比較意外的是到了8月8日,他甚至都還在問我們說請問葉丙成次長到底有無洩漏你們的資料。」
黃淑君更指出,教育部新聞稿後幾小時,葉丙成發出請辭聲明,提及經性平會獨立調查還原真相,希望同學能早日走出情緒低潮,但仍舊未對當事學生感到抱歉。
黃淑君說道,「葉次長到現在都不覺得他對於學妹做的這些事情是一個傷害,他覺得他就是身為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嗎?如果他毫不自知自己的錯誤,我相信全台灣的人民都有眼睛在看。」
而性平會以葉丙成非性別事件案的調查成員或相關主管,未違反性平法規定,以及是否涉及違反個資法,非性平會審議範圍,教團痛批教育部是荒謬雙重標準,引爆基層怒火。
桃園市教師會政策部主任張瓊方表示,「基層老師來看是覺得蠻驚愕的,其實任何一個從事教職教育人員,我們都有保密的義務,教育部的性平報告卻告訴我們這樣的行為是沒有觸犯相關法令、是沒事的,請問在未來我們如果基層發生這樣的事情,教育部也是要用同等的標準來看待嗎?」
桃園市教師會援用性平法其他法條以及性騷擾防治法指出,法律本就設計為保障被害人權益,調查報告狹隘解釋法條,試問未來基層教育人員是否一體適用。
如此的雙重標準,恐讓教師對教育部,對整個教育制度喪失信心,性別平等學生倡議連線也指出,性平會應強化多元專業,納入更多性別、心理專業代表以及學生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