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身障者職場合理調整 勞動部行政指導7月生效

為了打造沒有歧視的職場環境,勞動部推行的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將在7月生效,勞動部強調,許多工作現場對身障者不友善,透過公私協力,協助勞雇雙方,把「合理調整」融入職場,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

耐心的測試著影印機,這位工作人員是自閉症星兒,可是程式設計的功力卻十分厲害,這家企業因為負責人對星兒的處境感同身受,進用不少星兒營造一個友善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的專長得以發揮。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育仁表示,「有些人他甚至還有辦法把一整個產品,在生產線一個產品的各部位,用他各零件,用他身體的部位去記,所以機器在他面前,他掃描一下,他就知道說這個機器那一個零件有問題。」 

為了打造無歧視的職場環境,勞動部推行的身障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將在7月生效。像是北市府,就拍攝了一系列友善身障者企業的作法,藉由他們的經驗,引導其他企業,合理調整工作。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身障輔導課長鍾佳樺指出,「處內有提供一些職業重建的服務,或者是職務再設計這樣子的一些服務,那可以讓有需要的身障朋友,他如果在工作上面有什麼樣的需求,可以透過我們這邊的服務資源,我們來協助。」

勞動部長洪申翰說,「我們從(身障人數)120萬的數字來看的話,這個就業工作,其實就是讓我們很多的障礙者,實質能夠參與社會,其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處勞部:公私協力調整職務  助身障融入職場

勞動部強調,許多工作現場對身障者不友善,透過公私協力將「合理調整」的作法融入職場,在不造成雇主、同事的過度負擔下,進行適當調整,讓身障者在實務上,可以運作順暢。

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祕書長林君潔指出,「呼籲我們希望能夠盡速趕快,修訂我們的《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讓合理調整有明確的規範與效力。」

身障團體希望有法令保障,勞動部則強調,雖然目前沒有強制性,可是雇主如果涉及歧視,仍舊可以依據《就服法》規定,最重開罰150萬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