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入育兒場域 專家指過早接觸將影響腦發展

人工智慧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隨身好幫手,許多家長還用它來幫忙育兒,讓現在的兒童很早就習慣於AI的便利,但也面臨過度使用的風險。因為少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考推理,以及總結整合的訓練,可能不利於大腦發展,而且要能判斷真假,聰明使用,其實也需師長正確引導。

「生成一幅圖畫。」杭森家的親子遊戲時刻,簡單幾個指令,AI就能按照每個孩子的要求,生成他們心目中的全家福,列印出來各自著色,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記者問,「你可以畫出任何想要的東西嗎?」

杭森家兒童回應,「差不多,沒辦法畫出腦海中隨時想到的東西,因為有時候手機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家長表示,「老實說,我覺得很有趣,比起用Google搜索、點進許多網站、找不到想要的東西感覺很失望來得好,若不喜歡,重新生成一張圖就好。」

許多家長已經習慣性的使用AI,來幫忙帶小孩殺時間,或回答他們天馬行空的問題。許多家庭在社群分享AI創意用法,有孩子直接用它幫忙完成家庭作業。不過專家指出,過度使用AI,太容易得到解答,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一定風險。

兒童心理學家侯爾指出,「正在學習或學習困難的孩子,需要去解決問題、寫出結論,把概念組織起來,當他們這樣做,會啟動大腦的特定部位,智力就是這樣發展起來。過度倚賴AI會影響腦部發展,語言、記憶、創造力、解決問題,這些能力主要靠大腦前額葉,如果前額葉缺乏使用就會退化。」

截至今(2025)年初,市面上已經有100多種AI聊天機器人產品,有情感陪伴、虛擬戀人、角色扮演、心靈成長等許多功能,兒少使用它們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但年齡分級寬鬆、缺乏審核,可能讓孩子接觸到暴力、毒品等錯誤價值觀,過度使用也會造成社交退縮,無法發展正常人際關係,更糟的情況是遭遇網路霸凌,甚至被誘騙,淪為性剝削的對象。

歷史教師夏諾認為,「使用AI時必須小心,你從小獨自使用它的時間越多,越可能落入陷阱。年輕人使用AI,代表盯著螢幕互動的時間越長,這背後一切都是演算法,他們可以使用這些平台,但要問自己在做什麼,並控制時間。」

歷史老師夏諾跟科學家合作,建立了一個教育科技平台,幫助兒童家長跟教育者,正確掌握人工智慧與網路世界,建立基本識讀力。

小學生說:「相信AI,因為它永遠是對的,這是錯的,所以我答對了。我們要有多個訊來源,首先用維基百科搜索,然後用AI,我們也要問大人,你不能把凡事都告訴AI,因為這樣可能有害,你說的一切會存在它的資料庫。」

從小在AI環境中成長的下一代,已經成為許多科技公司鎖定的目標,為他們量身打造符合需求的工具。

Google旗下的AI模型Gemini,標榜能為阻擋兒少不宜的內容,提供安全正面的使用環境,但也承認Gemini還是可能犯錯,建議家長教導孩子事實查核,並且不要輸入太個人與敏感的資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