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竹苗4個縣市因為擁有多個科學園區、工業園區,眾多製造業以及高科技產業也聚集在附近,面臨關稅嚴重衝擊。4縣市首長今(10)日下午,邀集各產業工會展開座談,並發表「區域聯合聲明」,啟動跨區合作機制,強化地方協作,共同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要提升供應鏈韌性。
桃園市長張善政、新竹代理市長邱臣遠、縣長楊文科,還有苗栗副市長邱俐俐,桃竹竹苗4大縣市首長一字排開,針對關稅衝擊和科技媒體董事長展開對談。
雖然川普關稅政策急轉彎,不過北台灣一帶,光是國科會轄下就有龍潭、新竹、竹南、銅鑼等多個科學園區,依然造成巨大衝擊。
科技媒體產業分析師周延認為,「可以在美國組裝沒錯,但零組件還是來自於台灣、中國大陸,甚至在越南等等這些地方。那會有一個問題,我們對美國出口的零組件,不但不會減少,還會增加。」
台灣科技產業被擺在風暴中心,因為根據資料,美國進口的AI伺服器,最多是來自墨西哥,不過來自台灣的比例也年年升高,2019年不到10%,一直到2024年已經達到25.8%,金額也達到超過159億美元。
而分析師也強調,即使美國重稅逼迫台廠投資,短期內也難將完整供應鏈照搬,反而需要進口更多台灣零組件,可作為談判條件。
桃園市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蔡易潔表示,「出口商如果減少了50%的營業額,那我現在要請問,我們所有上游供應鏈的話,難道都不受傷嗎?」
桃園市工業會理事長莊嘉郁則指出,「尤其桃園地區是精密機械、PCB產業、半導體相關,整個產業大抵最後的產品都銷到美國,所以它的影響相當的大。」
多個廠商代表也強調,關稅衝擊不只在高科技產業,上游的製造業利潤低,受到的打擊更大。
桃園市長張善政提及,「這些也需要中央的挹注,希望能夠把我們4個縣市產業,在硬體基礎面、技術內涵面,都能夠趁這個挑戰的時候,把它拉上來。」
地方縣市政府提出區域聯合的4大方向,希望建立跨縣市產業應變平台協助紓困,讓製造、工業為主的桃竹竹苗,別被關稅浪潮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