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超過1公尺的水母,長長觸手有如彩帶飄逸,還有巨大的珊瑚、海綿,孕育了大量章魚、巨型海蜘蛛、魚蝦等等,豐富的生態系統默默在南極冰山底下,1300公尺的深海,繁衍了幾個世紀,至今才首次被世人所見。
探險隊聯合首席科學家埃思奎特表示,「我們真的無比幸運,冰山崩裂就發生在此刻,史上還沒有過這種研究紀錄。」
衛星畫面清楚捕捉到,約有四分之一個新北市那麼大的A-84冰山,今年1月從南極的喬治六世冰架崩裂並且漂走,在附近柏令豪森海做研究的施密特海洋研究所探測船,立刻開進冰山底下新露出的海域,利用遙控潛水器對這裡進行了8天的環境研究,結果也讓他們非常驚喜。
探險隊聯合首席科學家埃斯基特說,「海膽、海參、海綿、珊瑚、陽燧足,不同種類的魚、章魚、魷魚,與我們在外部海域看到的非常相似。」
海洋研究學生漢寧森指出,「這些海綿平均每年生長0.2公厘,我們看到有的長成1、2公尺高,可以想像它們有的已經在那裡生長了8000到12000年,這是非常驚喜的發現。」
深海的生態系統,主要倚賴水面掉落到海底的營養物質存活,這裡長年被200公尺厚的冰山覆蓋,科學家原本對水下生命不抱太大期望,探測之後卻發現,這裡幾乎跟外部海域同樣的生意盎然,可能是洋流帶來食物維持生態機制,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英國南極調查局化學家雷迪諾夫斯卡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我們通常不清楚冰架底下有些什麼,這是地球上最難進入的地區之一。這種浮冰和海底之間通常有道海縫,所以理論上,生命可以在那裡生存、運作。」
這支科學家團隊原本是來拍攝南極巨大冰架,收集沉積物等樣本作為海洋環境變化的證據,並做出長期評估.碰巧遇上冰山崩裂,得以探索冰層之下的第一手狀況。他們的發現凸顯了生命在極端環境中的適應力,生物學家目前正在核對,這次發現的深海生物當中是否有新物種存在,這樣的生態圈未來如何在暖化變遷的環境中生存,也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