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震後路線優化 台鐵北迴改線評估方案遭退回

去(2024)年4月3日地震後,東部路廊邊坡鬆動,又陸續經歷豪雨颱風,發生多次二次災害。除搶災外,台鐵公司啟動北迴線改線評估方案,不過遭交通部退回,認為要再評估工程可行性。至於公路部分,蘇花安計畫已送到行政院,若獲核定,預計最快2032年完工。路線優化的過渡期,鐵公路都推出短中期的應變計畫,攜手聯防、降低災損。

大片裸露土石,經浮石機械刷坡,覆蓋上攔石網加固。0403地震當時台九線158.3公里路段大規模坍方,大落石甚至砸毀清水溪橋,災後橋梁原址重建,邊坡持續加固。同樣是重災區的和平路段,攔石網和攔石牆也都建置完畢,兩地的落石告警系統也都已上線測試。

公視記者薛宜家報導,「0403地震當中,前後都有巨大落石直接掉落,之後公路局就建置了落石告警系統,一旦偵測到落石,就會啟動相關的應變措施。」

公路局南澳工務段長劉錦龍表示,「警訊出來時,我們會去看那個畫面,有打到網子的時候,訊號會彈跳出來。」

震後又逢颱風,路通又斷再搶通,災損多集中在蘇花安計畫路段,全計畫預計在行政核定後8年完工;其中,和仁到崇德段為長隧道設計難度最高,和平到和中路段則因應0403地震,工法再修正。

公路局規劃組副組長孟伯鈞表示,「把一些橋墩的跨距加大,這樣就可以減少落石擊中構造物的機會。」

台鐵和仁站內貨物列車正裝載砂石,北迴線除了載客,更是貨運樞紐,只是自0403地震後又陸續遭遇天災,和平到崇德就中斷了11次。

薛宜家報導,「大地震之後,山區的土石鬆軟,而在之後的凱米颱風將大量土石沖刷下來,沖毀了台鐵的小清水溪橋。目前正在進行重建的工作,其中橋墩會完全拆除來加大跨距。」

災後,台鐵建置土石泥流告警系統,另在高風險處建置28支監視器,既有的落石告警系統導入AI優化,行控中心全天候人員輪班目視,風險邊坡布設滿感知器,一旦偵測到落石,行控和司機員都會同步收到警訊。

台鐵花蓮工務段長陳浩秋表示,「告警會連到我們值班室,主要是土石流,泥流下來的話,我們就會辦理預防性的停駛。」

曾被土石砸斷鋼軌的和仁隧道北口,則將建置明隧道,包覆東西正線,阻隔落石,只是相較公路已有具體遠期規劃。

位在相通路廊的台鐵北迴線改線計畫,評估往山側鑿隧道,原線優化,往海側取道三案,但被交通部退回。

台鐵工務處長謝曜宇表示,「部裡面也經過初步審查,工程可行性還有它所謂的難易度,要再加以評估。」

大地工程專家分析,崇德到和仁既有路段經過5處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往山側另闢隧道相對安全方,而當地地形陡峭位於大南澳變質岩區易崩解,也要留意邊坡偏壓風險。

陽明交大土木工程系教授翁孟嘉指出,「這個隧道有可能因為很高的偏壓而變形,可能會造成工程上很大的困難,所以如果一旦選線的話,要儘量把這個隧道往山側部分布置。」

專家認為,在路線優化之前,也必須盤點風險路段的山上,還有多少潛在落石,區域鐵公路聯防來減災,是當務之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