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醫院個別總額4月即將全面上路,最近傳出有罕病患者就醫時,碰到醫院以「藥品不夠」一度拒收。罕見疾病基金會呼籲,罕病應該排除在總額管制外,才能避免影響就醫權利。健保署先前則拍板定案,罕病的藥品和醫材都排除在總額管制外,讓患者的權益不會因為制度改變而受到衝擊。
醫院個別總額制陸續實施,不過最近卻有一位罕病患者在就醫的時候,碰到醫院以「藥品不夠」的理由一度拒收,要求患者到其他醫院看診,最後經過協調才又回到原本的醫院看診。
罕見疾病基金會呼籲,罕病應該要排除在總額管制外。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指出,「一般的病患是98%以上,我們罕病只有1點多的病患,那就是說那他又難照顧,藥又貴、利潤少,這個就可能是被排擠的原因。」
基金會表示,因為健保制度改革,未來各家醫院有自己的總額,設有年度健保點數申報上限,如果超過將打折或是不給付。
基金會憂心,當門診實施減量後,醫院是否會因利潤考量而導致罕病患者的治療全被排擠?因為罕見疾病患者大多在醫學中心看診,對於醫師的專業及門診黏著度高,呼籲健保署要把罕病相關診療費用列在醫院個別總額外,使得醫院做越多會獲得更多補助,才能妥善照顧罕病患者的就醫權。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澄清,「罕病在健保總額裡面本來就是一項專款,所以它是獨立的項目,不會受到其他費用的影響,也有另外爭取了行政院20億的公務預算來挹注罕病的照顧。」
基金會表示,有超過8成的罕病患者必須定期回門診追蹤病情,如果門診名額因為醫院個別總額影響吃緊,恐怕被迫轉為住院。健保署強調,會適度編列預算,確保罕病治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