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0日發布的2024《地球生命力報告》,指過去半個世紀全球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平均減少了73%,其中又以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情況最為嚴重。而野生動物所面臨的最主要威脅是人類食物系統引發的棲息地退化及喪失,其次分別為過度利用、入侵物種、疾病、氣候變遷和污染。
倫敦動物學會的研究人員1970到2020年間,針對全球5000多種野生動物族群所做的統計分析報告,顯示人類的活動正持續不斷的對動物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無論是熱帶森林的大象還是大堡礁附近的海龜,數量全都直線下降當中;其中又以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情況最為嚴重,野生動物族群減少了95%,其次是非洲76%、亞太地區60%。
世界自然基金會哥倫比亞分部負責人何瑞拉表示,「當然我們這個區域(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正遭受生物多樣性最大的損失,因為我們正是最多樣化的,然而我相信這顯示我們的政策與計畫並沒有全面施行。」
而野生動物所遭受的最主要威脅是人類食物系統引發的棲息地退化及喪失,其次分別為過度利用、入侵物種、疾病、氣候變遷和污染。
《2024地球生命力報告》警告,自然資源的減少與氣候變遷正將地球推向一個不可逆轉的臨界點,失去像是亞馬遜雨林和珊瑚礁這樣寶貴的生態系統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人類與自然界都將共同承受。
倫敦動物學會費曼博士說明,「氣候變遷棲息地喪失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綜合起來是我們需要置於優先的事情,因為有混合起來的問題需要一起處理。」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下個月即將登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將是各國攜手尋找應對方法的大好機會,呼籲各國制定與實施更積極的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畫,以及國家氣候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