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中晝的時,有民眾發現一台美國太空總署的飛機,飛過恆春,誠罕見。環境部證實,這是NASA的DC-8科研機,來臺灣進行空氣品質的研究,佇中南部採樣,也閣有一台飛行機G3,佇2萬8千英呎天頂採樣。(本則新聞標題、導言皆為臺語文)
環境部人員等在台南機場旁,把鏡頭對準天空,拍到飛機越飛越低,通過機場後再度爬升,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飛機機尾印有美國太空總署NASA字樣,低飛離地面最近只有46英呎高,這台機齡54年的DC-8科研機,載有精密儀器,來台執行空品研究計畫。
環境部監資司長 謝炳輝:「主要是可以從地面到大概3千多公尺這樣的一個高度,不同高度的空氣的相關資訊,污染物等等,都可以有即時的監測資料」
有民眾更早一步在恆春拍到NASA科研機,發現它低飛通過,直呼罕見,其實共有兩架NASA科研機上午九點從菲律賓起飛,被看到的這一架飛過恆春,往返台南、嘉義機場四趟,下午沿東台灣北上,飛往南韓,另外一架GIII則搭載光學設備,在2萬8千英呎高空,量測垂直方向污染物分布。
NASA華盛頓特區總部輻射科學計畫經理 哈爾馬令博士:「有了這些資料,調查人員能夠了解污染物的水平與垂直分布特徵,以及來自本地和遠方汙染物的傳輸與化學變化」
環境部結合NASA與國內外眾多單位與學者,於一月底正式啟動的高屏3D空品實驗,該計畫是NASA國際性大氣監測實驗、七海計畫的延伸,其實一開始台灣不在計畫之內,但重要推手中大教授林能暉表示,台灣用科研實力贏得NASA肯定。
中央大學大氣系特聘教授 林能暉:「我們剛開始跟他說服的時候,也是說你怎麼可以把台灣給漏掉呢?東北亞的污染下來,跟東南亞的污染上來,交接的地方是一個很好的點,把台灣漏掉的話你一定有遺憾,是一個科學角度去說服他們」
此次破天荒有NASA科研機來台,搭載近三億元的儀器設備,進行約4小時空品觀測,環境部表示天公作美,沒下雨讓採樣數據更精準,研究成果也將更有助於未來空污的精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