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新北查獲首宗非法電子煙工廠 民團籲國內外網站亦須稽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菸害防治法》在今(2023)年3月修正實施,新北市破獲國內第1起電子煙的製造工廠。在現場查獲非法移工和外僑,還有機台以及價值千萬的煙彈成品,全數封存。衛生局表示,製造業者最高可處5000萬元,下游販售者最高100萬元。民間團體則呼籲政府,國內外的販賣網站也需稽查,才能達到修法目的,杜絕電子煙的危害。

新北市府人員,前往三重三和路這間工廠,當場查獲非法移工和外僑5人,現場還有3台製造電子煙的機台、煙彈成品94箱、半成品4箱,還有煙油原料35瓶,全數封存。

新北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陳欣蓉表示,「衛生局將進一步追查,製造業者及下游販售者,後續將依《菸害防治法》第15條第1項第2款規定,製造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處新台幣最高5000萬元,販售者最高處100百萬元罰鍰。」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除了開罰也追查電子煙是否含毒品成分。這間電子煙製造工廠會被查獲,是因為有員警在當地執勤時,發現常發出不明氣味,加上里長告知常有移工出沒,電子煙工廠才曝光。

由於國內《菸害防治法》在今(2023)年3月修正實施,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的各種類菸品,都要加重罰則。如果有製造、輸入或廣告行為,罰1000萬元到5000萬元;製作廣告或接受電子煙傳播刊載,罰40萬元到200萬元;販賣者罰20萬元到100萬元,就算是親朋好友間供應電子煙,也要罰1萬元到25萬元;抽電子煙也要罰2000元到1萬元。

董氏基金會呼籲,新法上路後,得仰賴政府多稽查,尤其是國外網站得嚴防成為稽查漏洞。

董氏基金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建議,「對於網路的這一些違法的,因為台灣是禁止的,他會故意設在海外的網站。不是不能做,你依舊可以去執行,你可以像泰國政府一樣,去封鎖他的網站。但是還有一些是在國內設的,你依舊可以稽查取締。」

董氏基金會認為,新北市府查出國內首間電子煙製造工廠,將有助其他縣市效法稽查,至於民眾如果有看到販賣或廣告電子煙,也能多加舉發,讓電子煙無所遁形。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