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古坑鄉草嶺山區,種植台灣咖啡因受乾旱影響,有近半果實出現黑果災情損失嚴重。雲縣府日前會同農糧署、茶葉改良場、古坑鄉公所等單位現勘,經雲縣府函請農委會建議現金救助。農委會17日公告,將辦理雲林縣種植咖啡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符合申請咖啡農每公頃可獲5萬5000元救助金。
種在雲林古坑草嶺咖啡豆,雖然果實外觀生長漂亮,但打開後才發現果仁呈現未發育完全的黑豆都得要淘汰,主要受損原因就是乾旱缺水,造成咖啡豆生長延遲性損害。
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助理研究員翁世豪指出,「養分不足,乾旱的時候雨水不足,讓它發育過程產生敗絮,白話就是胎死腹中,所以常常會有兩顆雙胞胎裡面,可能一顆甚至兩顆,因為這樣而萎縮掉,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損害。」
雲縣府農業處表示,縣內咖啡種植60公頃,其中古坑鄉就占56公頃,這次受到旱災影響咖啡豆,集中草嶺村高海拔咖啡豆,受損面積至少12公頃,經縣府會同相關單位現勘,農委會17日公告辦理雲林縣咖啡,為現金救助與低利貸款地區。
雲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我們咖啡雖然生產外表是熟成的,可是經過發酵處理之後,整個裡面都是黑果,也就是不良果,達到4成以上的不良果。所以這次農委會在4月18日,就受理咖啡天然災害,每公頃補助5萬5千元。」
草嶺地區有咖啡農指出,受到氣候影響,今(2023)年咖啡豆產量比往年少,往年可採收2公噸的生豆,今年剩不到200公斤。
農業處也呼籲咖啡農,若有受損達到2成,要在4月18日至27日期間到所在地公所辦理申報,多少彌補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