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加將談投資保障協議 學者:有助帶動經貿

台灣與加拿大2月初啟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談判後,現在傳出首次談判會議將在近期召開,學者認為,台加之間產業結構互補成分高,這回的談判將有助於帶動經貿,也可對彼此的投資方有一個比較保障的做法。

今年2月,台灣與加拿大正式啟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談判,隨著兩國關係加溫,且雙方溝通進度良好,現在傳出,首次談判會議將在近期內召開。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接受電訪表示,「投資協定它是有包含投資跟服務貿易的進一步自由化,所以在對於我們彼此之間的相互投資,服務業的產值,應該都是會有進一步的幫助,在兩邊的境內的企業或投資人,可以提升他們經商的便利度,靈活的這些彈性跟條件。」

這次台加投保協議主要是聚焦在兩國的雙邊經貿關係、多邊以及區域經貿等議題,其中有機會受惠產業包括電子、電動車和資訊產業。也會討論投資促進、保障、自由化等議題,著重協助中小企業、原住民族、婦女等團體包容性及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

從過往評估也觀察到,棘手項目可能會是在加拿大希望台灣可以比照美牛,開放30月齡以上的加拿大牛肉進口。

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表示,「以公平為原則譬如說如果說,同樣的我們對特定的國家開放30月齡牛肉的話,對加拿大當然是也是會比照相同標準,台加之間的經貿關係,其實2021年有相當大幅度的成長,不僅僅是因為2020年疫情基期比較低,甚至相較於疫情之前的一些數據,其實都增幅很大。」

根據統計,2022年台加雙邊貿易總額約為58億美元,且依據加拿大全球事務部去年8月1日公布的報告,我國為加國2021年出口成長最快6個市場之一。

學者認為,放眼未來,台加之間產業結構相似度低,等於說互補成分很高,這回的談判將有助於帶動經貿,也可對彼此投資方,有一個比較保障的做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