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兩艘運補艇昨(24)日執行金門離島運補任務,返航時,其中1艘編號1326艇,疑似因海象不佳湧浪過大,艙間進水,最後沉沒,船上5名官兵獲救;而中國福建省當天正好釋出對台新政策,訂定「福建省海上搜尋救助條例」,加強與台灣海上搜救交流與協作,但學者示警,避免落入中國「內海化」的圈套。
海軍運補艇負責物資裝備運送,戰時階段,還能裝下2輛悍馬車,執行登陸搶灘,但照片上這艘編號1326的運補艇,卻驚傳在金門外海沉沒,海軍艦隊指揮部表示,151艦隊登陸艇大隊编號2239及1326運補艇,24日執行金門離島運補任務,完成卸載返航時,疑似碰上大浪,導致艙間進水,官兵緊急排水應處,運補艇仍持續進水,艇上5名官兵只能棄船,趕緊登上另一艘獲救。
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馮國維指出,「經艇上官兵發現後,即實施緊急排水應變處置,惟因進水量過大,1718時,1326艇於料羅灣8浬處沉沒,艇上5名官兵均安,海軍艦隊指揮部進一步表示,該艇經官兵緊急狀況處置得宜,人員均無損傷。」
艦指部表示,人員均無損傷,完成兩艘艇11名官兵接駁,不過這事仍引起府方高度關注,總統府指出,國防部長邱國正第一時間已報告總統蔡英文,專案小組調查釐清,初判是海象狀況不佳。但同一天,中國福建省釋出對台新政策,訂定「福建省海上搜尋救助條例」,加強與台灣地區海上搜救機構的交流與協作,時機敏感,是對台遞出橄欖枝,還是統戰手法,引發關注。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認為,「怎麼試著說去同時顧到我們這邊的主權,那再加上說,可以在這種實質的這種信心建立,以及聯合搜救機制上面,可以想盡辦法再有一些合作,不論是中國或周邊國家,這個其實是我們現在也需要考量到,然後試著去推進。」
兩岸過去在金門、廈門有海上聯合搜救演練,但隨著關係惡化,中方停辦畫下句點,對於中國有意再次組織海上搜尋救助交流研討和聯合演練,學者示警,台灣是海島國家,必須跟周邊國家演練海上救助,但避免落入中國「內海化」的圈套,陸委會回應,還要再進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