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為調查 逾7成國高中生餐前不洗手

國民健康署近期公布110年的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國高中生每次吃東西前都會洗手的比例不到3成,雖然如廁後有9成會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手乳的比例超過8成。

下課10分鐘,懷生國中的學生快去上廁所,結束後有件事,學生沒忘記。沾上洗手乳搓洗每根手指頭,卻也有同學只用清水沖2秒完事。

北市懷生國中學生說:「洗完之後要擦乾,然後要用洗手乳,不能只用水。」

北市懷生國中校長陳政翊表示,「畢竟沒有那個很密集的這樣的一個概念,所以不會每節下課孩子都去洗手。」

110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指出,近9成3的國中生每次上廁所後會洗手,但每次洗手會使用肥皂的占比只有15.6%。高中生情況也相近,而每次吃東西前會洗手的比例,國中生26.2%、高中生20.1%。

若有人拿零食給自己,北市懷生國中學生說,「如果可以的話,會跑過來洗手。」另一位學生則是會用酒精消毒,「如果說比較懶去洗手的話。」

醫師指出,乾洗手也就是酒精洗手,用來對付新冠和流感這類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很好效果,但對腸胃道傳染病,必須要靠肥皂溼洗手。

北市聯醫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說明,「在病毒的部分都會有所謂的套膜在保護它們,所以說不會溶於酒精,所以說要用肥皂的特性把它們給沖洗掉這樣子。」

校長說,兩年多來因疫情,學生有洗手習慣,但不會每節下課都洗手,會再提醒學生。

而開學至今,12日起以篩代隔,學生確診和社會常態相符,雖然政府不強制用餐用隔板,但在懷生仍得使用,避免傳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