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去年12月「台灣金融風險指數」,數值為97.9,較上個月下滑0.1,顯示台灣金融環境風險和緩。不過,國內近日再度出現本土群聚事件,而且海外市場,風險也都上揚,尤以歐洲最嚴峻,銀行業需嚴密監控,投資部位評價的損失風險。
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12月的「台灣金融風險指數」,數值為97.9,連續3個月都在98左右,顯示台灣金融環境風險和緩。不過,這些數據僅供參考,因為是落後指標,這個月9日,國內單日新增11例本土個案,桃機群聚案持續延燒,而且Omicron病毒,造成全球確診數大幅攀升,國際金融情勢震盪恐持續加劇。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指出,疫情是目前最大變數,因為聯準會在今年1月底,會有一個最新的利率決策會議,是否受到國際疫情的影響,產生了一些決策的變化,相當值得關注。
金研院預估,美國聯準會,可能會加速啟動縮表時程。為了抑制通膨壓力,恐怕升息時程也會提前。不過,台經院預估國內通膨壓力,會在第1季、第2季後,開始趨緩。至於房市,隨著政府打炒房措施,以及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市熱度也會逐步降溫,房價會逐季緩漲。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認為,房價若讓它飆升的太快,基本上也不是好事,「因為有上有時候就會有下,你就容易在未來衍生呆帳的問題,現在房價大部分的地方已經比較穩了,地區它有題材性的還是屬於比較上揚的趨勢」。
金研院表示,今年初金融風險有5大變數,包括通膨、升息、縮表、疫情、經濟,這些效應相互交織影響,銀行業需嚴密監控,投資部位評價損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