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疫情稍稍趨緩,各國紛紛放寬防疫限制措施,並將重心轉為拯救經濟。英國宣布投入50億英鎊,用來建造學校、改善醫療,並加強各方面的基礎建設。德國和法國領袖則共同倡議,為歐盟設立7500億歐元的振興基金。
英國首相強生在中西部城市杜德利發表演說,表示將投入50億英鎊,相當1千800多億台幣的金額,用來建造學校、醫院,改善道路與鐵路等基礎建設,挽救因新冠病毒疫情重創的英國經濟。
強生表示:「我們要重建家園,修復英國全民保健系統,解決社會福利問題,處理人才短缺問題,修補英國各地區間無可否認的機會、生產力、連結力上的差距,為了團結並升級達成目標,我們必須建設、建設再建設,打造得更好、更綠化、更快速。」
英國4月GDP萎縮20.4%,創下史上最大的單月衰退幅度。強生將這項振興經濟計劃稱為「新政」,將撥出15億英鎊,用來維護醫院設備、改善急診能量等。其他包括加強基礎建設,像是學校、綠色巴士,以及寬頻建設,要將落後、不受重視的部分全面升級。
另一方面,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宏,6月29日則在德國梅塞堡舉行會談,倡議由歐盟提出,規模達7500億歐元,約台幣25兆元的振興基金。梅克爾表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必須想出強而有力的解決辦法,當然有些改變仍需要討論,但還是需要有一個振興基金。」不過這項計畫卻遭到荷蘭與奧地利等「節儉國家」的反對,因為這將可能增加他們負擔的債務。節儉國家向來反對布魯塞爾透過撥款、放貸舉債來協助成員國。
不過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關於我們談論所謂的『節儉國家』,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他們是單一市場的淨受益者,他們參與共同繁榮區域得到的好處比起其他國家都還要多。」這項基金將提供補助金,給予新冠病毒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且這些國家不具有償還義務。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