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太空中心操控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所拍攝到的影像可用於多元環境變遷的分析與應用,中大副教授黃智遠副教授以福五多光譜影像產製水底地形,協助內政部產製電子航行圖;臺大朱子豪教授則用來判釋水稻坵塊,作為農糧署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海洋下的礁石環成一圈,福衛五號拍攝到的東沙環礁,彩色解析度比福衛二號多了一倍,還能偵測藍綠紅與近紅四段波光,中大黃智遠副教授團隊以此特性,反演出東沙環礁的水底地形。
中大太空及遙測中心副教授黃智遠說:「建立起來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說這個在近岸的部分,它的水深可以透過這個水深的資訊,然後去了解說,去建立這樣一個地圖出來,然後供船隻他們可以去做使用。」不用到現場船測,不用空載光達測深,以福五影像建置水底地形,進一步產製電子航行圖,省去大量人力與經費。
台大理學院空間資訊研究中心教授朱子豪則以福五光學影像,搭配雷達與無人機,以3D立體方式判釋台灣水稻田,進一步推算一年水稻的產量。朱子豪解釋:「第一個就是作物偵測嘛,所以水稻田最重要,事實上農委會他們有很多最近有很多爭議,都是八大敏感作物對不對,還有很多這個蔬果的(產量)部分。」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表示:「(彩色解析度)多了一倍的話,我們在很多的一些地形遷變或是在一些土地上面,量測上面的話,它的一些應用上會比福二來得更有效率。」
太空中心指出,福五影像主要應用在民生與國土安全,截至目前為止,商業應用也有數千萬收益,而目前籌畫下一顆遙測衛星福衛八號,解析度將比福五多一倍,預計2022年發射。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表示:「(彩色解析度)多了一倍的話,我們在很多的一些地形遷變或是在一些土地上面,量測上面的話,它的一些應用上會比福二來得更有效率。」
太空中心指出,福五影像主要應用在民生與國土安全,截至目前為止,商業應用也有數千萬收益,而目前籌畫下一顆遙測衛星福衛八號,解析度將比福五多一倍,預計2022年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