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童玩葫蘆問 今日大富翁遊戲前身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也許您看過或者玩過大富翁的遊戲,其實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民間盛行一種名為「葫蘆問」的紙上賭具,原本這種遊戲玩法的用意是大人拿來教導小孩讀書學語言,後來才衍生成為類似現在的大富翁遊戲。
三個擲骰子小女生,像是在玩大型的紙上大富翁,這種遊戲叫做「葫蘆問」又名「河洛文」,是清末民初時,河洛人用來教小孩學母語所特別設計的遊戲。
螺旋狀的圖形中,有47個由八仙與動物所組成的圖樣,除了中心點的南極仙翁是單獨一個,其他都是兩兩配對,只要擲到同一個的圖樣,就得移動到另一個對稱圖形的位置,玩法與現今的大富翁類似,但是想要率先到達終點完全要看擲骰子的功力。
不過這個原本寓教於樂的童玩遊戲,後來卻演變成為民間賭具。
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春節期間,每天都舉行葫蘆問闖關大賽,民眾可以組隊參加重拾童年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