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治療不孕症的新發現,在 捷克查爾斯大學,最新研究,能透過分子診斷方式,來測量精蟲品質,可以提升人工生殖的受孕率。
想生小寶寶,有些夫妻只能透過人工受孕方式,而且還不能保證一次就成功。不過捷克查爾斯大學發表最新研究,是能透過分子診斷方式,測量精蟲品質,增加精子卵子成功結合的機率。
雙和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芊彣表示,「傳統的方式是用顯微鏡去看精子的濃度,也就是看它的數量、活動力跟它的型態,判斷一個精子好或是不好,其實跟判讀的人非常有關係;經由分子檢測的方式,就不會再依賴檢驗者個人的判斷。」
測量方式是觀察精蟲細胞膜上的兩種和受精能力有關的蛋白質,在精卵結合時的分布型態,找出受精能力比較好的精蟲。因為現行方式,精卵結合率大約70%,但是要到真正成功、生出嬰兒,機率卻是30%左右。如果失敗的話,得持續重複打針、取卵、受精等行為,相當辛苦。
陳芊彣更表示,目前對於精子的研究資訊較少,如果受精率不好或人工生殖的成功率不佳的,多半會歸咎於女性卵子品質不好;但透過分子診斷,分析精子上的蛋白質,分布若沒有問題,就可以確認精子的授精能力。
隨著科技發達,就算自己本身不適合生育,也能透過人工生殖,來繁衍後代。但醫師也說明,某些沒辦法自然受孕的基因,也可能會傳承到下一代,造成更多人帶有不孕基因。因此建議男性,平常也要留意健康管理,避免抽菸、熬夜,或是暴露於塑化劑等環境因素,保障自己的精蟲數量和品質。
分子診斷精蟲品質 有助提升受孕率
曹晏郡 邱福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