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的動態再度引起新聞的太空熱潮,提到發展太空科技,台灣也不落人後,繼去年的福衛五號之後,今年夏天,福衛七號也即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本集「新聞全球話」邀請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憲和國家太空中心福衛七號計畫主持人朱崇惠來和大家分享台灣太空業的現況。
福衛七號計畫主持人朱崇惠表示,預計於今年夏天發射的福衛七號,主要的任務為量測大氣層的溫度、濕度、壓力等資訊,屬於操作型衛星。福七除了接收美國衛星的資訊外也接收俄國的衛星資訊,蒐集的資料量約為先前發射的福衛三號的兩倍,將接棒福三。
朱崇惠表示,之前發射的福衛三號是由多顆衛星組成的「實驗型星系」,升空後六個月,歐洲中期天氣預測中心即把它的資料納入天氣預報,約減少百之五到十的預報誤差,對天氣預報有很的大幫助。
除了預報天氣的衛星,其實臺灣在去年八月二十五日發射的福衛五號,還有助於地震預測、災害防範、環境觀測。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憲表示,福五在去年升空後,經過半年的調校,再加上影像處理還原的方式,它所拍攝影像品質清晰度已可供當初設定的任務來分析資訊。另外,福五也具備電離層探測儀,可量測全球電離層資訊,曾捕捉到伊朗、伊拉克的地震,還有台灣花蓮地震的資訊。 余政憲說,到目前為止,福衛五號已拍攝三千五百組以上的影像,在國際上和他國作無償的互通,科學方面的資料彼此互相交流,盼有助於國際間的防災救災。
對於台灣下一階段的太空計畫,余政憲表示,台灣過去以每十五年為一期的太空計畫進行,第二期的計畫於今年到期。2019年將開啟一個新的十年長期規劃,目前科技部正在審核。在新的計劃中,除了衛星計畫推動外,也朝創造國內太空產業的目標前進,盡量使用國內產的零件,希望讓台灣的科技在太空這個領域著墨更多,創造台灣特有的太空產業。
福衛七號計畫主持人朱崇惠表示,預計於今年夏天發射的福衛七號,主要的任務為量測大氣層的溫度、濕度、壓力等資訊,屬於操作型衛星。福七除了接收美國衛星的資訊外也接收俄國的衛星資訊,蒐集的資料量約為先前發射的福衛三號的兩倍,將接棒福三。
朱崇惠表示,之前發射的福衛三號是由多顆衛星組成的「實驗型星系」,升空後六個月,歐洲中期天氣預測中心即把它的資料納入天氣預報,約減少百之五到十的預報誤差,對天氣預報有很的大幫助。
除了預報天氣的衛星,其實臺灣在去年八月二十五日發射的福衛五號,還有助於地震預測、災害防範、環境觀測。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憲表示,福五在去年升空後,經過半年的調校,再加上影像處理還原的方式,它所拍攝影像品質清晰度已可供當初設定的任務來分析資訊。另外,福五也具備電離層探測儀,可量測全球電離層資訊,曾捕捉到伊朗、伊拉克的地震,還有台灣花蓮地震的資訊。 余政憲說,到目前為止,福衛五號已拍攝三千五百組以上的影像,在國際上和他國作無償的互通,科學方面的資料彼此互相交流,盼有助於國際間的防災救災。
對於台灣下一階段的太空計畫,余政憲表示,台灣過去以每十五年為一期的太空計畫進行,第二期的計畫於今年到期。2019年將開啟一個新的十年長期規劃,目前科技部正在審核。在新的計劃中,除了衛星計畫推動外,也朝創造國內太空產業的目標前進,盡量使用國內產的零件,希望讓台灣的科技在太空這個領域著墨更多,創造台灣特有的太空產業。
本集「新聞全球話」邀請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憲和國家太空中心福衛七號計畫主持人朱崇惠來和大家分享台灣太空業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