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鹹魚"列一級致癌物 與菸酒同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近來公布最新致癌物清單,把華人愛吃的鹹魚,以及菸、酒、檳榔,同樣列為第一級致癌物。世衛組織表示,鹹魚在醃漬過程中,會添加亞硝酸鹽,人吃下後會轉化為致癌的亞硝胺等物質。醫界也已經證實,吃鹹魚和鼻咽癌、食道癌有正相關。國健署建議,三餐多攝取新鮮蔬果,就可降低致癌風險。 不少人愛逛傳統市場的南北乾貨區,尤其是曬乾醃漬的鹹魚,因為風味特殊,常被拿來做鹹魚炒飯。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公布最新致癌清單,在116項"一級致癌物"中,把"中式鹹魚"也名列其中。 民眾陳小姐表示:「我覺得有些人,喜歡吃的人可能還是會想要吃,但是機率應該是,就是會降低一點。」 世衛組織表示,2012年時,就把香腸等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這次更進一步將鹹魚列入,因為鹹魚在醃製過程中會添加亞硝酸鹽、抑制病菌,但人吃進鹹魚後,會在體內轉化為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或亞硝胺。醫界已證實,吃鹹魚、與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呈現正相關,而且食安專家也警告,鹹魚製作過程也有孳生細菌的健康風險。 食安專家譚敦慈表示:「風吹日曬雨淋上,其實細菌也會很容易分解,所以呢,當然它就會產生,其實國內做蠻多這樣的研究,像台大以前就做過鹹魚,可能跟這個鼻咽癌有關。」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副組長蔡士智表示:「一般都會建議就是,要多新鮮、少加工嘛,就是飲食多樣化,當然最重要的話,就是少吃這些醃漬品。」 國健署提醒民眾,醃漬及加工食品要少吃,三餐多攝取新鮮蔬果及新鮮魚肉、雞肉等肉類,並保持適當運動,這樣才能吃得健康,也減少身體負擔。 記者 賴淑敏 邱福財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