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暖化創造"碳交易" 卻衍生詐欺犯罪

對抗全球暖化,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創造了「碳交易市場」。這個類似期貨市場的概念,讓廢氣也能賣錢,「碳交易」從環保議題變成金融,也衍生出犯罪問題。 2012年12月,德意志銀行的法蘭克福總部,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突襲行動,多達5百多的警力出動,偵辦一起「碳權」詐欺和洗錢案,因為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創造出「碳交易市場」,這個類似期貨市場的概念,而「碳權」就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權利,溫室氣體排放量高的國家,可以向排放量少的國家,購買更多「碳權」,「廢氣」突然可以賣錢,歐洲市場更是交易熱絡。 ==英國洲際歐洲期貨交易所 喬治沃爾夫格== 歐盟排放交易制度 依自由市場的原理設計 因此受供需所支配 就像原物料市場一樣 受總體經濟的影響 原本,「京都議定書」是為了推動綠色能源,希望降低5%的全球碳排量,反倒讓歐洲製造業出走,到沒有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國家設廠,排放出更多二氧化碳,而且「碳交易市場」也吸引了投機客進場,根據國際刑警組織調查,高達九成的碳交易,都存在詐欺行為,投機者透過免稅,買進碳權,再轉手,賺取差額的交易手法,等於詐取了國家財富。 ==德國曼海姆檢察官 彼得林茲== 這幾年搶銀行的人都很笨 因為手法很拙劣 被抓到的風險很大 而且罰則很重 因此犯罪者用了新手法 就可大賺國家財 「碳權」曾經被視為神奇武器,可對抗空氣汙染和全球暖化,可是「京都議定書」簽訂的20年後,不僅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增加,碳排量反而增加了4成,還衍生出詐欺、洗錢等犯罪問題。 記者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