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藻礁短文 獲國際期刊認可發表

桃園大潭藻礁被中油選址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學者為了終結大潭藻礁的學術爭議,將該地的生態價值寫成450字的短文,投稿到國際生物礁研究權威期刊,經過審查,獲得發表的機會。學者希望藉此印證,桃園大潭藻礁是世界僅有的生態系,需要被優先保育、不容被中油開發。 錢鰻現蹤於大潭藻礁的淺海水域覓食,學者說,這種掠食性強的魚類,是食物鏈中的高端物種,一公斤錢鰻就需要獲取十公斤的蝦蟹來轉換能量,這也代表多孔隙的藻礁礁體,富有多樣化生態。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和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為了終結大潭藻礁的學術爭議,七月初撰寫短文,投稿到國際期刊「珊瑚礁」,經過一個半月的審查,確定未來將刊登於九月份的刊物上。 ==中研院研究員 陳昭倫== 有關於劉靜榆老師她過去12年研究 一直被挑戰說這東西沒有證據 她這個證據不知道是在什麼地方 可是我們希望透過國際上 文章發表跟論述 來確認這個事情其實是一個 真正在科學上是站得住腳的論述 研究員指出,會通過國際期刊審查,在於藻礁的面積夠龐大,而且千年的植物造礁,有如千層派,積年累月層層堆疊而出,使得大潭到新屋這段的藻礁礁體,和北海岸等地的藻礁結構,截然不同,堪稱世界僅有,加上蘊藏的生物多樣性極高,且現在迫切面臨開發危機、需要被優先保育。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 劉靜榆== 現在最嚴重的就是 這一個開發案 第一個就一定會把大潭藻礁區 我們確認是全台灣全世界 最好的藻礁生態系 完全填海造陸 研究藻礁12年的劉靜榆,曾被中油顧問、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林幸助質疑,論點沒有證據。如今藻礁的生態價值將登上期刊,林幸助回應,桃園沿岸藻礁,觀新保護區以外的都是混合珊瑚礁「不純」,並表示「不要忘記,這塊土地上國人用電的迫切需求。」 記者 黃怡菁 郭俊麟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