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到光復後民間歌謠 編曲新詮釋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台師大音樂系教授李和莆尋找日治時代到光復後、民間傳唱的歌謠,以古典室內樂的方式,重新詮釋編曲,找來國內女性小提琴演奏博士陳沁紅,以及金曲歌后潘越雲獻唱,大家耳熟能熟的雨夜花與春花望露等歌謠,又有了不同的風貌!
金曲歌后潘越雲,用著她那溫柔磁性的嗓音,唱出這首日治時代的流行歌謠雨夜花,她說,雖然不是生長在那個年代,但從小就很熟悉這個旋律!
==金曲歌后 潘越雲==
這些台灣歌謠其實
我還沒有上學的時候
我就非常熟悉
就聽我父母親聽著
那個年代的歌曲
其實那個年代的歌曲的歌詞
都非常的好 很文學
然後很有內涵
台師大音樂系作曲教授李和莆說,日治時代到光復後民間傳唱的歌謠,忠實反應當時民眾的心聲與氣氛,而進一步挖掘發現,當時的音樂家愛用花作為主題,除了雨夜花,還有春花望露.孤戀花等作品。
==台師大音樂系作曲教授 李和莆==
這些歌在當時是講流行歌
就他們所謂的流行歌曲
他們也是在唱啊
可是隨著政治因素會變成
一種所謂禁歌的時候
我覺得那個東西值得
我們再去做更多的探討
國內首位女性小提琴演奏博士陳沁紅演奏著重新編曲的台灣民謠,讓敘述孤單女子苦等情郎的春花望露聽起來更佳悲苦與淒涼,而演奏孤戀花時,彷佛是由琴聲吟唱歌聲,新的手法,賦予這些歌謠新的風味!
記者 林曉慧 沈志明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