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北市長郝蘇之爭 民調拉鋸呈緊繃(影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五都選情戰得火熱,而其中最難預料結果的、應該還是台北市,郝龍斌跟蘇貞昌兩個人的民調支持度、經常互有領先、而且幾乎都在誤差範圍內。有學者認為、許多選民還在觀望,包括台北花博營運的成績、以及新生高架橋弊案偵辦的進度、都是他們觀察的重點。 五都選舉,台北市郝蘇相爭,雖然國民黨在台北市向來有優勢,但面對強敵壓境,郝蘇選前民調差距,總是在誤差範圍,也讓選情好緊繃。 勤跑基層拉票,是候選人和民眾最近距離的接觸,同時祭出競選政見雙管齊下,也是搶票不二法門。像是近期郝龍斌提出的社會住宅政策,郝蘇交鋒不下數次,比規劃、比資源,甚至還比到了原創性。郝龍斌主打政績牌,以松山機場直航、蘆洲線開通、路平專案,甚至是西區軸線翻轉等大議題;蘇貞昌除了政見,在個人魅力上被認為比郝龍斌略勝一籌,能言擅道加上擁有綠營天王地位,綠色選票早已是衝衝衝吸票機的囊中物。 但台北市這場仗,民進黨並不好打,卻因北市府傳出新生高採弊案,衍生花風暴,造成藍營選情拉警報,郝龍斌不只形象受損,與對手蘇貞昌民調,更在事發後,幾乎打成平手,執政優勢一轉眼,就變成執政包袱。危機意識也逼藍營高層站上第一線,打出總統牌,替郝龍斌背書,更要在選前一周,走上街頭,訴諸泛藍危機感,激出護盤選票。 首都之戰,是綠營"五搶三"的指標,也是藍營"五保三"的關鍵。過去12年,3次市長選舉,3次總統大選只在民國83年首度開放北高直轄市長選舉,因泛藍分裂,讓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但之後選舉,從87年陳水扁連任敗北,91年和95年兩次選舉,李應元和謝長廷,都不敵馬英九和郝龍斌,政治版塊一直維持藍大於綠,不過政治學者分析,郝蘇對決,卻很有可能打破這個慣例。 深知台北市選民結構的蘇貞昌,不走激化路線,不口出惡言與郝陣營正面衝突,就是為了避免刺激泛藍選民出來護盤,並且希望以溫和理性的中間路線爭取首都台北市廣大的中間選民認同。不碰觸敏感議題,降低被對手攻擊機會,但不明確對像是松山機場搬遷問題、以及202兵工廠存廢問題表態,也是蘇貞昌的策略,反過來主打市政"執行力",要突顯自己和郝龍斌最不同的地方。 藍軍能不能守住台北市,綠軍能否一搏翻盤,學者認為,選前還得再觀察花博營運成績,以及新生高弊案,檢調是否偵結起訴,都將為北市選情,投下變數。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