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通周年 學者:效果不如預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兩岸從去年12月15號開始, 全面大三通,雖然對民眾來說、往來兩岸之間, 的確比以前方便得多,但是一些熱門航線的班次不足, 尤其逢年過節更是一票難求,而且票價又貴。也有學者從台灣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認為大三通到目前為止、效果並不如預期。
在中國經商的洪先生,今天又剛從湖南飛回台北松山,兩岸平日包機上路之後,他說雖然現在直航省下飛行時間,但還不夠便利。
其實平日包機上路後,部分較不熱門的航點,因為載客率不佳,航空公司悄悄減班,但熱門的航點,票價又降不下來,儘管民航局之前要求業者降價,但還是沒有結果。
就因為熱門航點票價太高,讓不少商務客、一般遊客依然採港轉方式往來兩岸,旅遊業者希望,票價可以再降,否則政府力推平日包機的美意恐怕大打折扣。
而去年大三通全面啟航的歷史時刻,總統馬英九還期許台灣站上東亞轉運樞紐,讓產業有更多競爭力,不過一年過去,經濟學者卻認為,大三通的效益並不如預期。
學者分析,大三通上路後,兩岸交流確實更方便,節省交通成本,但活絡各項產業需要更明確的配套政策,海運空運的班次也必須要更貼近市場需求,才能真正帶動台灣產業發展。記者薛宜家林志堅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