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高雄市的空氣越來越糟,像昨天22號的細懸浮微粒,濃度又偏高,尤其是高雄的大寮、橋頭地區。就在這個時候,環保署規劃,將指定高雄市為總量管制區,而希望同步降低細懸浮微粒對國人的影響。
從高處往遠方看,附近的高樓模糊不清,高雄人已經快要習慣,這種看不到藍天的生活,有鑑於此,高雄市環保局正在研擬「高雄市PM2.5減量行動計畫」,希望透過管制固定、移動、逸散等污染源,降低細懸浮微粒對高雄市民的影響。
==高雄市環保局空噪科長 鄭嵐==
根據環保署所謂的排放資料庫
細懸浮微粒很大的一個來源
是所謂的車行揚塵
車行揚塵這個部分
唯一比較可行的辦法
就是鼓勵民眾
能夠多多搭乘公共運輸
雖然目前沒有任何法令,可以明確規範PM2.5細懸浮微粒的污染標準和排放量,不過高雄市政府希望從民眾的生活開始做起。
同時環保署也依據空污法第八條,希望能將高雄市,儘快列為台灣第一個空氣污染總量管制區。對此,長期追蹤PM2.5污染的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如果只針對高雄總量管制,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王敏玲==
高屏(地區)因為地理位置
是處於一些台中
或者是雲嘉南
這些大污染源的下風處
如果是能夠整個台灣
包括所有的大型固定污染源
都透過空污法第六條
來做污染物的指定消減
我想它的效益會更大
車行揚塵、砂石場堆置、噴砂業者施工,以及更多大型工廠的污染,無論是製程還是排放,只要有摩擦就會產生細懸浮微粒,再加上天候和風向的影響,細懸浮微粒就會往四處擴散,或集中在某一處封閉地區,要如何管制PM2.5的危害,環保團體認為,需要針對產業政策、民眾生活習慣,進行更全面的規劃與管制。
記者李慧宜 陳顯坤 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