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警戒
-
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未變 明年底最低疏濬量達600萬方
|生活解決堰塞湖危機,花蓮燕子口堰塞湖正由施工團隊持續降挖壩體以及擴大引流,下午4時卻因上游持續降雨,壩體原滲流處水量擴大並進一步沖刷壩體,施工團隊以及機具先撤往安全區域,林保署也發布災防告警簡訊,通知下游河道淨空,人員不要進入河道活動。馬太鞍溪堰塞湖則從10月至今水位沒有明顯變化,也針對土砂問題持續疏濬,預計明(2026)年底最低疏濬量會達到600萬方。
-
一週大事/台灣首例非洲豬瘟 雙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2025.10.20-10.26)
|生活《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案例、藝人涉逃兵又一波、堰塞湖雙紅色警戒解除、共伴效應帶來豪雨、新壽允合意解約T17及T18、日本首位女首相。
-
燕子口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林保署啟動壩體導流降低蓄水量
|地方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自17日形成已將近1週,農業部今(23)日宣布,經監測確認壩體滲流穩定,因此解除紅色警戒。根據成大防災團隊建立的警戒發布機制,若預測雨量達與水位達標,就會再度發布紅、黃色警戒。林保署指出,台8線靳珩隧道、魯丹橋部分路段仍封閉,堰塞湖後續將進行壩體降挖與導流工程降低蓄水量。
-
燕子口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林保署啟動壩體導流降低蓄水量
|地方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自17日形成已將近1週,農業部今(23)日宣布,經監測確認壩體滲流穩定,因此解除紅色警戒。根據成大防災團隊建立的警戒發布機制,若預測雨量達與水位達標,就會再度發布紅、黃色警戒。林保署指出,台8線靳珩隧道、魯丹橋部分路段仍封閉,堰塞湖後續將進行壩體降挖與導流工程降低蓄水量。
-
北市文山區景華街邊坡崩塌 今擴大撤離10戶
|地方受到低壓帶加上東北季風影響,這幾日大台北雨勢豐沛,台北市文山區的景華街128巷昨(21)日發生連續2次邊坡土石崩塌狀況,截至22日凌晨12時共撤離11戶31位住戶。今(22)日一早經北市府評估,更預計要再擴大撤離10戶。另外新北市汐止區也發生2處坍方。農水署陸續發布土石流警戒以及大規模崩塌警戒,提醒民眾務必注意。
-
共伴效應降雨集中北台灣 至少持續到22日
|生活今(21)日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影響,雙北地區大雨下不停,也傳出零星災情,宜蘭縣宣布今天停班停課。氣象署提醒,這一波雨勢還沒有結束,劇烈降雨至少將持續到週三。
-
共伴效應降雨劇烈 未來24小時北北基宜可能達停班課標準
|生活受到颱風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影響,北部、東北部地區持續降雨,台北市文化大學宣布於今(20)日下午3時起停課,北市交通局也宣布關閉堤外提車廠。中央氣象署今日中午啟動「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事件加強作業」,指出未來24小時基隆北海岸、台北市山區、新北市山區與宜蘭山區都有可能達到停班課標準。
-
堰塞湖潰壩災民控未獲撤離通知 中央與地方說法一次看
|社會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潰壩致災,已知造成14人死亡。有受災戶控訴未收到政府告警通知,對此花蓮縣府稱都有廣播撤離,中央則強調已示警建議強制撤離。堰塞湖警戒與撤離通知由誰負責?中央與地方各自在何時要求撤離?「垂直避難法」為何引發爭議?
-
是溢流、潰壩還是潰堤? 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始末一次看
|社會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23)日兩度溢流,不僅沖斷馬太鞍溪橋,大量溪水夾帶泥沙淹進光復鄉市區,造成十多人死亡、逾30人受傷。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水淹進光復市區是因為溢流、潰壩還是潰堤?堰塞湖致災前有任何有效的應對方式嗎?
-
颱風樺加沙海陸警齊發 花蓮預防性撤離7000人
|地方氣象署目前持續針對強烈颱風樺加沙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警戒區域包括台東、屏東、恆春半島和高雄地區,就怕樺加沙外圍環流帶來的強風豪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會出現溢流風險,花蓮縣府昨(21)日已經啟動預防性撤離,人數上看7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