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
-
看見避難弱勢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警示【獨立特派員】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14點50分左右溢流導致潰壩。這是一場預知的災難,卻還是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蹤。《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光復鄉與鳳林鎮後發現,在每個防災環節都有「避難弱勢」。個人層面包括移工、獨居、不懂國語的原住民長輩,再加上從八月開始就不斷通知狼要來的細胞簡訊,在在降低民眾警覺。制度層面,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災避難流程疏於實戰演練,連避難疏散地圖都不清不楚。這些都是促成悲劇的主因。
-
-
協調所、志工退場 花蓮縣招臨時工、一點鐘190
|花蓮馬太鞍溪崩山潭做大水到今滿一個月,去到花蓮光復支援的志工也慢慢仔退場。花蓮縣長徐榛蔚宣佈,和勞動部合作啟動「天然災害臨時工措施」,欲揣做3個月的「天災臨時工」,一個月上濟做150點鐘,一點鐘工錢190箍;工作內容包含重建家園、環境清理和搬物資。(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花蓮徵天災臨時工 時薪190元為期3個月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滿1個月後,全國各地到光復鄉幫忙的志工陸續退場,而花蓮縣長徐榛蔚宣布,和勞動部合作啟動「天然災害臨時工措施」,將招募為期3個月的「天災臨時工」,每月最高工時150小時、時薪190元,工作內容包含重建家園、環境清理與物資搬運,希望讓受災及失業民眾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也能重拾穩定的生活。
-
中國紀念「臺灣光復」陸委會:禁公職人員參加
|中國欲舉辦「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大會」,甚至邀請臺灣各界代表出席,陸委會強調,政府禁止公職人員參加,也呼籲逐家愛遵守兩岸規範,毋通去參加。陸委會也講,中共的「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就是「三位一體」的對臺政策,目標就是消滅中華民國,共臺灣食掉推進統一,絕對毋是臺灣的主流民意。(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災民重建的漫長考驗【獨立特派員】
|環境花蓮馬太鞍溪潰壩釀成嚴重水患,災後超過半個月,地方重建仍陷混亂。從自救會組織、安置爭議到學校兼作避難所,災民的努力與政府的應變落差,暴露出基層災防體系的斷層與資訊不透明。當臨時收容逐漸結束,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如何在重建過程中兼顧生計、文化與社區韌性,考驗政府整合能力,也考驗社會對災後長期支持的耐心。
-
光復商工學生午餐供應成難題 義煮團先應急
|地方由於在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方還有新形成小型堰塞湖,是否會影響中央,調降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會有點影響。而受創的光復市區災後復原快1個月,但光復商工卻面臨學生午餐有錢也訂不到便當。校方表示,因學校有住宿生,每天光準備3餐,大概得花2萬多元,1個月粗估超過40萬,所幸這週有當地義煮團送餐。另外為協助民眾解決交通問題,花蓮縣府也規劃2條路線的接駁公車,讓民眾免費搭乘。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生存、生計、生活【我們的島】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已過半個月,鏟子超人們持續到花蓮光復鄉支援,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淤泥漸漸清除,但是居民嚴峻的生存、生計和生活挑戰,才正要開始......
-
災區陸續恢復實體上課 教育部長:全力拚重建
|馬太鞍溪崩山湖做大水了後,目前猶有5个人揣無著。屏東特搜隊昨昏 (10/12) 佇佛祖街揣著姓林翁仔某怹的轎車,毋過人猶未揣著。另外,初7學校開始恢復上課,教育部長鄭英耀今日 (13) 早起也去到災區,了解校園復原進度,講會和地方合作,協助重建校園。(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居民怨光復公墓遭淹未處理 縣府:救災優先盼多給時間
|地方在花蓮的光復第一公墓受到洪災影響,許多墓塚被泥流淹沒,部分更被倒木撞壞毀損,當地住戶災後先自行清掃,現場也有志工協助,但有居民無奈表示,目前縣府等相關單位,都還沒有處理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