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赴中祭祖交流【完整記錄】
前總統馬英九於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中國湖南祭祖,行程安排至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共5大城市,為1949年後首位訪問中國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
此趟走訪南京大屠殺、重慶抗戰遺址等各大抗戰紀念館,也率大九學堂30多位青年學子,與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復旦大學學生進行交流座談,並在1日前往老家湘潭市湘潭縣白石鎮祭祖。



國民黨召開記者會 讚擦亮中華民國招牌
國民黨在馬英九返台前召開記者會,讚許馬英九訪中成就。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指出,此次行程共有3大意義。
一、重新擦亮中華民國招牌。馬英九4次提及中華民國,說了3次前總統,顯見馬英九堅定捍衛中華民國,並維持了前總統的尊嚴。
二、親身闡述九二共識,且「原汁原味」。即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但內涵各自表述,基於《中華民國憲法》分為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台灣、大陸都是中華民國的,展現「一中各表」意義,也是國民黨的基本立場。
三、再次充分展現九二共識的功能及重要性。林祖嘉提及,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因有九二共識往來密切,簽署23項協議,包括開放兩岸直航等,國際空間維持良好。他指出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情況下,兩岸才有更多機會展開溝通交流,進而維持和平穩定。








會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
馬英九傍晚於渝州賓館會見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袁家軍表示,重慶是國共合作、見證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地點。對於馬英九此行反覆強調堅持兩岸共識、反對台獨,他也讚賞這與馬英九長期推動兩岸開放、合作交流與發展的歷程相當一致。
馬英九回顧今日下午參訪城市規劃展覽館行程,堅信重慶由袁家軍主政,有助於城市走向現代化,成為吸引台商與台企落腳的一大誘因;在新能源、電子訊息產業等方面,將與台灣有更多深化合作的可能。
他表示,雙親於重慶中央政治學校相識,父親更於1944年從軍報國,因此本行也將與學生造訪抗戰遺址,「我深信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一段重新連結起兩岸的過程。」



















中山陵致詞:遵從國父遺言 主張「和平奮鬥、振興中華」
馬英九於中山陵致詞,感念國父孫中山畢生領導國民革命,創建中華民國到今已112年。
馬英九提及,國父歷經10次流血革命,終在1911年推翻滿清,結束中國4000多年的君主專政,建立亞洲第1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父對中國史無前例的偉大貢獻,就是改變中國的命運,讓中國走向富強康樂的開始。
馬英九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當年國父念茲在茲的多項建國主張,都已經分別在台灣與大陸實現。這對於兩岸人民與後代子孫的生活與福祉至為重要。
國父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遺言要求國人要「和平、奮鬥、救中國」。馬英九表示,基金會數十位同仁今日來到南京中山陵國父的陵寢前致祭,提出的主張便是把中山先生當年的遺言涵蓋在內。
馬英九盼望,兩岸能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他指出,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一定要努力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