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赴中/走訪南京大屠殺、武昌起義地點 一文先懂歷史背景及意義

(設計/陳怡蒨)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中國湖南祭祖,並率領大九學堂成員進行學術交流。行程安排至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共5大城市,將造訪南京大屠殺、武昌起義事件的發生地點。《公視新聞網》帶您先了解上述地點曾發生哪些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關鍵事件?

南京|中山陵

(圖/上海道台)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北京,國民政府與國民黨遵照其遺願修建陵墓,1929年6月將其入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連戰、吳伯雄與洪秀柱皆曾在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謁陵,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也曾於任職期間拜謁;最近一次參與謁陵的為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他在今(2023)年2月率團訪中時前往。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圖/上海道台)

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前身為南京總統府,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9年後,中共將此地轉為江蘇省機關單位辦公用途,1982年又以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設置為文物保護單位,至2003年改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2005年4月,時任國民黨黨主席連戰首訪中國,期間曾至博物館內的孫中山辦公室及蔣介石辦公室等原址參觀,並題字「和平奮鬥救中國」。連戰也是自1949年後,首位前往南京總統府的國民黨主席。

南京|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爆發長達6週以上的南京大屠殺,逾20萬人罹難。1985年,中國為悼念遇難者,於屠殺主要地點及遇難者叢葬地建立紀念館。

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清朝於甲午戰爭之後編練的新式陸軍軍隊,主由知識分子組成,為了改革發起推翻清朝統治,新軍(新建陸軍)兵變促使中華民國成立。武昌起義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開端。

10月11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創立;1981年辛亥革命70週年時,中共於此舊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長沙|周南中學、嶽雲中學

馬英九(前排左2)與雙親合照。(圖/取自馬英九臉書)

周南中學為馬英九母親秦厚修母校,嶽雲中學則為父親馬鶴凌母校。

長沙|南嶽忠烈祠

1942年國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陣亡將士建造,造型仿效中山陵,為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

長沙|湖南大學科學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15日在湖南大學科學館205會議室舉行第4受降區受降儀式,接受日軍投降;湖南大學也是中國唯一一所舉行受降儀式的大學。

重慶|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

中國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在原黃山陪都遺蹟基礎上修繕而成,於2005年重新對外開放。

重慶|張自忠烈士陵園

張自忠為抗日戰爭時期將領,1940年陣亡,戰死後追晉為二級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軍級最高者。1982年,其墓園擴建為陵園。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四行倉庫為當時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鹽業銀行,4座銀行的聯合倉庫。

1937年10月抗日戰爭淞滬會戰尾聲,400多名國軍將士死守四行倉庫4天4夜,被譽為「八百壯士」,澆熄當時日方想要3月亡華的心態。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