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宣布,將與義大利航太公司合作,研發可回收再利用的火箭推進器。ESA公開的構想圖顯示,新火箭外型和美國 SpaceX 的「星艦」非常相似。未來不只第1節推進器要能回收,連把衛星送入軌道的第2節火箭,也要達到相同功能。
ESA在9月底一則簡短貼文中所公布,未來新型太空火箭的想像圖。專業的太空與天文新聞網《Space.com》就直言,它和SpaceX的「星艦」幾乎一模一樣。但ESA在貼文中強調,未來的太空火箭不僅要比照星艦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第1節推進器,負責運送衛星、太空船進入太空的第2節火箭,也要能在完成任務後重返地球,讓歐洲在太空發射科技上得以超越美國。
ESA未來太空運輸計畫室主任布赫圖說,「多年來我們的太空運輸是單向上太空,未來展望將是有去有回的運輸模式,不只是能從地球上太空,以及在太空中的運輸,還要能從太空回來。」
ESA影片指出,「可回收再使用的推進火箭,有效率且永續性地送酬載物上太空。多引擎的推進系統,可確保上升與下降階段的可靠性。」
ESA在2004年就成立「未來發射系統準備計畫」,簡稱FLP,主要目的是維持歐洲在太空發射的自主權,不必依賴其他國家,並支持歐洲太空產業。近年來最顯著的成效,包括2024年首度亮相,由法國亞利安集團研發的的「亞利安6號火箭」,以及義大利與法國合作、可重複使用的無人太空船「太空騎士」。
ESA未來太空運輸計畫室主任布赫圖表示,「引導建立一個太空運輸生態系,意思是和太空展業建立夥伴關係,促進這生態系的演化使其更有效率,並發展出合適的能力,讓太空產業能參與我們所提出的這個有去有回的太空運輸願景。」
當然,ESA的企圖心不只是研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火箭,還計畫建造太空補給站,讓太空艙或衛星可以在軌道上補充燃料,延長使用壽命。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FLP專案計畫室正統合歐洲業者研發相關科技,希望未來能把衛星或太空艙,從原本的軌道移動到補給站再送回原處。當然,這些酬載物與補給站如何接駁以輸送能源,也是研發的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