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8歲的格陵蘭女性布倫隆(Ivana Brønlund)11日在丹麥哥本哈根的醫院生下女兒,但由於布倫隆未通過「育兒能力」測試(forældrekompetenceundersøgelse,FKU),因此嬰兒在出生1小時後便被官方強制送往寄養家庭,並限制布倫隆每週只能在監督下探望2小時。
由於丹麥政府今(2025)年5月已宣布禁止對格陵蘭人實施FKU測試,布倫隆的遭遇也引發當地民眾抗議。
根據丹麥《兒童法》,當社福單位認為兒童可能面臨虐待、家長無教養能力等複雜情況,需要接受安置時,便會對家長進行FKU測試,測試內容包含訪談、互動觀察、心理測驗、問卷調查、認知測驗等,用來了解父母是否具有同理心、關懷、調節情緒等能力,若家長未通過評估,官方就可能會進行強制安置。
格陵蘭雖已脫離丹麥殖民地身分逾70年,但目前仍然是丹麥的自治區。據丹麥官方統計,至2025年元旦,格陵蘭島的常住人口僅5.7萬,同時卻有超過1.7萬在格陵蘭出生者居住在丹麥,還不包含具有格陵蘭血統的丹麥人。
格陵蘭當地報導指出,布倫隆的遭遇並非個案,有許多格陵蘭孩子都因此與雙親分離,去(2024)年年底也曾發生類似事件。
《衛報》報導,許多人權機構曾批評丹麥政府實施的FKU帶有種族主義色彩,不適合以因紐特人為大宗的格陵蘭人;丹麥國家福利研究與分析中心2022年提出的報告也指出,格陵蘭人的丹麥語能力較差,但FKU並未提供格陵蘭語版本,測試人員也缺乏對格陵蘭文化的理解,例如丹麥文化中太陽的反義詞是雨,但格陵蘭卻是月亮。
該份報告也指出,在接受FKU的家庭中,只有1%的丹麥兒童被強制安置,但定居丹麥的格陵蘭裔兒童則是5.6%。
當地媒體報導,由於布倫隆是單親媽媽,因此她於今年1月向其丹麥居住地的市府尋求協助,但市政府認為,父母都是格陵蘭人,且在格陵蘭首都努克出生的布倫隆不屬於格陵蘭人,因此要求她需接受FKU測試。
布倫隆在產前1個月被告知,因為她曾遭養父性侵與虐待,即使養父已入獄,但這些經歷仍造成她嚴重創傷,因此FKU測試結果判定她不適合養育兒童。
丹麥社會事務和住房部長安德森(Sophie Andersen)表示,依法當地市府不應對布倫隆實施FKU,而是應轉由另一熟悉格陵蘭文化的機構「VISO」進行評估,當地主管機關對此已坦承疏失,「雖然我們1月就聯絡了VISO,但新法律直到3個月後才完全生效。我們應該在法律生效後再聯絡一次。」目前當地政府也正在聯絡VISO,尋求新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