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發表5/童子賢指台灣經濟發展需要核電 莊瑞雄批公投草率未聽地方聲音

核三公投發表會最終場由正方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與反方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出席,童子賢主張「核綠共存」,強調核電低碳、成本低且扮演產業競爭力關鍵。莊瑞雄則以地方憂心核安為出發點,指恆春已為台灣奉獻40年,且全世界無重啟核電廠先例,批評公投草率且未聽取地方聲音。

核三重啟公投今(15)日舉行最後一場意見發表會,分別由正方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與反方代表民進黨立委莊瑞雄擔任代表。

莊瑞雄提到,同為農家子弟出生,他認同童子賢捍衛故鄉花蓮挺罷的決心,試圖為兩人找到共鳴;童子賢對此回應,童年時曾和親戚一起在家做加工,這是50年前農村寫照,而台灣當時外銷收入微薄,因此更要發展經濟,能源政策就扮演重要角色。

反駁核三發電占比低 童子賢: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更低

童子賢主張,台灣能源政策應「核綠共存」,而不是以發展綠電來反對核能。台灣今(2025)年高科技產業出口已超過2023年一整年,未來如AI運算中心等建設都需要不排碳的電力,當出口產品被課碳稅會使台灣失去競爭力,而目前台灣僅有17%的低碳發電,相比歐盟卻高達71%。

童子賢表示,許多反核論述稱核三重要性不高,僅占全台6%發電量,但太陽能僅占5.3%,風力發電更只占3.6%,實際上都低於核電,因此每一度電都很重要、台灣需要核三。

童子賢並比較能源價格,稱核電一度僅需1.42元,反觀風電要價6.59元、太陽能則是4.87元,如果改用核能,省下的錢可以花在更有利民眾的政策。童並指台電稱因俄烏戰爭導致虧損是片面事實,天然氣本就有成本風險高的缺點,台灣卻大量使用,這是政策錯誤。

莊瑞雄:全世界沒有一個核電廠有重啟紀錄

莊瑞雄認為,台灣確實需要乾淨及多元的能源,但核能卻無法消除在地居民的疑慮,過去因政策立場反覆讓恆春發展混亂,1977年蔣經國在墾丁規劃國家公園,但核三1978年卻在南灣旁邊開始動工。

莊瑞雄強調,恆春已為國家奉獻了40年,尤其本次公投由藍白聯手提案,過程草率更沒有問過地方的聲音。莊也回應近期藍委稱有75%恆春居民挺核三延役說法,認為這是「集體幻象走向滅亡」。

莊瑞雄指出,核電廠40年使用期限到本就應除役,而在目前已經除役的情況下,若要重啟還需繁複程序,全世界目前沒有核電廠重啟的紀錄,僅有延役案例。

莊瑞雄也提到過去核廢選址的不正義,此外,2011年福島核災後,台灣直到去(2024)年才解禁福食,質疑如果發生核災,土地更狹小的台灣會讓整個糧倉都淪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