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類排泄物可加工為生物炭 解決肥料短缺、減碳排

美國近期一項研究指出,人類排泄物加工後可製成「生物炭」,除作為肥料使用外,還可減少環境中的碳排放。研究也提到,排泄物在處理過程中,重量與體積可大幅減少最多90%,且排泄物內含的病原體、多數污染物也可在過程中去除,避免污染農業。

近期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指出,人類的排泄物加工後可製成「生物炭」,除有助解決肥料短缺問題外,處理過程也會能吸收環境中的碳,並減少農業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該研究評估,若用人類排泄物製成生物炭,每年可提供全球施用量15%的磷、17%的氮、25%的鉀。

研究也提到,人類排泄物經高溫加工成為生物炭,重量可減少85%至90%,體積也可減少74%至90%,有利於存放與運輸。此外,排泄物內的病原體、多數污染物也可在加工時被去除,僅重金屬仍會殘留;而在生產過程中,甚至還可根據個別作物所需,調整生物炭養分比例。

研究主要作者、康乃爾大學土壤生物地球化學教授萊曼(Johannes Lehmann)認為,生物炭的資源利用不僅限在農業,也關係到經濟與地緣政治,隨著礦物資源愈來愈稀少,沒有大量礦物儲備的國家若有農業與糧食安全需求,就要仰賴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國家。

萊曼提到,透過循環經濟回收營養素是未來趨勢,可讓各國不用依賴進口肥料生產糧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