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前公布對台灣課徵暫時性關稅20%,目前雙方還在磋商中,不過消基會6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擔憂美國施壓要求我國放寬進口牛肉內臟及絞肉,並將豬腎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值放寬、比照國際標準當作關稅降低籌碼,對此食安專家建議政府,應重啟健康風險評估,消基會則呼籲,應強化肉品產地標示,消費者知情權不能被犧牲。
美國對台灣祭出20%暫時性關稅,雙方目前仍在磋商中,外傳台灣研擬進口美國牛肉內臟及絞肉,並將豬腎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值比照國際標準,從現行0.04ppm放寬到0.09ppm,當作關稅降低籌碼。對此食安專家建議,政府應重啟萊劑「瘦肉精」的健康風險評估,並呼籲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應盡量避免食用含萊劑的豬肉。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比如說他本身是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那如果吃了我們的肉品當中,有大量的萊克多巴胺,就擔心說他會心跳過快、血壓上升,長久的話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除了進口限制外,美方可能進一步要求台灣取消美豬、美牛的產地標示制度,消基會6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過去美方曾批評我國的邊境查驗與餐飲查察為「技術性貿易障礙」,但這不僅是經貿談判的手段,更攸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與健康權,政府應堅守最後一道「資訊防火線」。
消基會執行董事吳榮達質疑,「如果全部都把產地標示都拿掉的話,我們怎麼去溯源呢?我們去怎麼來保障我們民眾的身體健康,或其他的一個安全上的問題呢?」
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6日上午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時並未否認,他強調關稅談判小組非常辛苦,會一直努力達到更好的成效,因為牽涉到關稅內部細節,等有具體成果,關稅小組會跟外界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