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班牙到希臘與土耳其,還有北邊的德、法等國,在6月份都可以看到市區民眾戲水消暑,山區或郊外則有大批消防員拚命救火的場景。從近來的溫度變化圖可以看到,代表極度高溫的深紅色,由西向東一路橫掃各國。
除了英國的氣象科學家強調所謂「熱穹效應」,歐盟的氣象科學家也指出,地中海西半部的水溫也持續飆升,和陸地上的高溫產生加成效果。
歐盟哥白尼計畫氣候科學家芙瑞雅范伯格指出,「特別是地中海盆地西部,海平面溫度在6月份持續上升,又和陸地上的熱浪加在一起。所以我們也看到海洋的熱浪出現在地中海西部,這又特別強化夜間升溫,讓氣溫降不下來。」
儘管西歐在6月創下平均溫度的歷史新高,但從氣溫分布圖可以看出,北歐與東歐反而偏低,因此整個歐洲的6月均溫只排到第5名。
科學家以1991年到2020年的6月均溫為比較基礎,可以看出2025年排名第3,略低於2024與2023兩個年度。科學家認為,足以影響全球氣溫趨勢的聖嬰現象,搭配南方震盪的作用,讓全球氣溫進入這一波循環的後半。
芙瑞雅范伯格表示,「2023到2024年的聖嬰現象很強,推升了上升波段的溫度。我們現在還在這上升波段,但已處於較中性的狀況。這是2025年6月比前2年涼的原因之一,但相對於其他年度,2025年溫度仍偏高。」
另一項指標是以1850年到1900年的均溫為基礎,也就是歐洲科學家認定工業化之前的溫度標準。研究發現,2025年6月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1.3度,略低於1.5度的聯合國門檻,但過去24個月以來,也只有3個月份平均溫度超標低於攝氏1.5度。
另外,歐盟最新的中期天氣預測報告還發現,這個6月的西歐與南歐的濕度低於平均值,而美國南部與墨西哥北部則是相反。這足以印證,在西歐與南歐頻頻傳出森林野火的同時,德州則出現罕見的洪水災情。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6月的溫度分布圖顯示,在西部與南部地中海沿岸熱浪橫掃的同時,北歐與東歐則出現低於平均溫度的現象。
芙瑞雅范伯格說明,「即使有些地方溫度更高,而且不斷刷新高溫紀錄,但另有些地方氣溫屢創新低,只是這樣的例子越來越稀有,畢竟氣候並沒有停止變遷。」
歐盟的哥白尼計畫是由歐盟執委會主導,以歐洲太空總署ESA為主力執行的地球觀測計畫,以總數10枚的哨兵系列衛星,以不同的儀器測量地球的地面與水面溫度、海平面高度與南北極冰層變化、土壤利用等項目,並有中期氣象預測中心等幾個機構的專家,研究分析衛星索回傳的資料。
預計到2028年之後,第二代的哥白尼2.0將要啟動,由更新的衛星作更精確的地球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