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近年面臨嚴重教師荒,尤其是在STEM或自然領域。教育部上星期,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時表示,打算從115學年度起,開放有業界資歷的人,用彈性聘用的方式到中小學當專業或技術教師。但全教總批評,這是病急亂投醫,強烈反對。
「原水流失、活水不來」,中小學近年面臨教師荒,教育部提出配套,除了公費專班、開設各類的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更針對有半導體AI相關經驗,因職涯發展,較晚才想從事教職的社會人士,規劃彈性聘用管道,預計115年度起推動。
教育部師藝司長武曉霞表示,「讓學校可以去思考能夠引進這樣的這個實務教師,我們叫他專業及技術教師,讓他可以透過一些管道,在適當的審核之下進入職場。」
讓具業界資歷者得以進入中小學擔任專業及技術教師,全教總批評病急亂投醫!因為師培到踏上講台,得經過5個關卡,彈性聘用免修職前學分、免考試、免實習,此舉形同宣布教師專業培育制度不存在。
全教總高中委員會主委巫彰玫說道,「懂,還有會教,這是兩件事情,因為我們高中以下的學生,我們的老師的角色不只是教學,還有包括育人的部分。」
全教總指出,專業及技術教師行之有年,明文規定在技術型高中或專門學程,且有人數限制,教育部不能用特例去普及化,而根源在為何高達4成有教師證的準教師不願投入教職。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雖然這幾年公教有調薪,但是他的調薪我們不斷的在呼籲,根本趕不上物價水準、根本趕不上民間的薪資。導師費、鐘點費多年都沒有調整,你沒有去改變這個。我相信更多的彈性、更多的策略,都沒辦法去根本解決。」
聚焦提升準教師的入職誘因,並改善教育環境,全教總認為,才是根本之道,呼籲教育部停止增加此錯誤方案,對此,教育部至截稿前,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