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登陸時修復斷電 高鐵控制員每日24小時輪值監控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回顧丹娜絲颱風在6日深夜登陸之際,台灣高鐵台南嘉義路段一度斷電,經行控中心控制員緊急應變後修復,創下營運史上最晚收班紀錄。高鐵公司也揭露了行控中心的控制員工作,除必須日以繼夜分3班輪值,24小時監控來自車站、列車、基地等各種營運資訊,更得具備多工處理能力。
豪雨告警,警示音響起,行控中心控制員立即採取對應安全措施,受影響區間限速通過。區間內所有列車依速限運行,確保安全。
這是高鐵公司控制員在模擬教室,由考官下達各種情境的認證考核,也是行控中心的日常。透過全景看板,控制員得清楚確認有多少列車在影響範圍內,同步整合列車、車站各種狀況與數據。
在6日丹娜絲颱風登陸前後,行控中心自晚間11時起,監測到嘉義及台南路段陸續地出現電力跳脫情形,初期嘗試送電都有成功,但是在11時48分電力再次跳脫。
高鐵行控中心副理周郁閔表示,「行控中心的電力控制員嘗試多次的投電,後續也請現場人員做緊急搶修,終於在0時48分的時候順利將我們的電供上,也將旅客送達到車站,同時也創下了高鐵營運有史以來最晚收班的紀錄。」
日以繼夜監控營運狀況,依照強風或豪雨告警等級,採不同的限速措施與調度監控,尤其在颱風期間,以第三級強風告警為例,一旦陣風風速大於每秒30公尺,相當於11級以上風速,則須採取45公里以下的時速。
剛取得控制員資格2個半月的戴彥宇,上線不久就經歷丹娜絲颱風來襲的挑戰。
戴彥宇表示,「週六的話,那時是雨比較大,我負責的是南區,那時候雲林的雨量就比較大,就有做出速限的設定。」
高鐵控制員張毓容說:「比較困難的地方是在於,他是手眼協調的測驗,考驗受試者的反應能力及多工處理狀況的能力。」
因必須具備專專業知識與應變能力,控制員須通過3階段檢測,包含抗壓性檢查、訊號偵測力檢查等,另外在夜間維修時間,也要實作管控維修作業,養成過程超過6個月,就是要確保能掌握全線日間營運與夜間的維修狀況。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