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桃園沿海小燕鷗普查 數量增加且繁殖熱點擴至5區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深入了解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在桃園沿海繁殖情形,桃園市野鳥學會每年5月和6月都會進行小燕鷗全面普查,結果出爐發現,小燕鷗成鳥、幼鳥、巢位數都比去(2024)年多,繁殖熱點也擴散到5區。

拿著望遠鏡觀察遠方的小燕鷗,這裡是觀塘工業港管制區內沙灘,也是桃園沿海小燕鷗最密集的棲地。桃園市野鳥學會每年5、6月都會動員數十名志工,從桃園海岸線北界到南界展開沿海全面普查,確定小燕鷗繁殖狀況。

鳥友黃麗蓉表示,「看到小燕鷗在孵蛋做巢,這麼熱的天氣,沙地又是這麼的熱,然後牠在那個地方連動都不動,我覺得真的很辛苦。」

野鳥學會普查結果顯示,5月有118隻成鳥、52個巢位,到了6月已有42隻幼鳥孵化,成鳥數量也明顯上升到274隻,巢位增加到66個。

其中,觀音的觀塘工業港G3區,仍是小燕鷗最重要的繁殖核心地帶,數量較去年成長4成。

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指出,「5月份剛來台灣開始在做巢的時候,範圍不會那麼大,等到6月份那個雛鳥出來的時候破殼了,牠畢竟要去覓食,所以說牠的範圍會比較擴張一點。」

根據普查結果顯示,桃園沿海小燕鷗成鳥、幼鳥、巢位數都比去(2024)年多,繁殖熱點也從高度集中的觀塘港區,擴散到竹圍、永安漁港等5區。

鳥會認為,有可能是去年觀塘港繁殖後期,遇上連日豪雨和滿潮淹沒26巢經驗,讓小燕鷗選擇分散築巢以降低氣候風險,但仍需長期觀察和數據支持。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