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目前全市12家庇護工場讓身心障礙朋友學習技能、與人互動,未來成功轉銜進入一般職場。有別於過往大多烘焙、餐飲和洗車等服務性質,上午全市第一間印刷庇護工場成立,讓學員學習印刷技能,未來可以進入一般職場穩定就業。
成疊的牛皮紙袋弄鬆後送入影印機,印成文字後在封口貼雙面膠,3名庇護工場學員經過學習、建立默契後,打造類似產線的作業模式,未來他們將在這裡學習更多印刷技能,也有機會轉成正職員工。
印刷庇護工場學員名笙表示,「團隊合作就能夠把工作更快做完。」
印刷庇護工場就服老師米一妃指出,「一開始他們是使用影印機,只是簡單的影印,但到後來他們可能要接觸到不同的機器、不同的品項,他們也要去認識包括尺寸、油墨、紙的磅數等等,這個其實非常多的細節。」
目前全高雄12家庇護工場約聘用169名學員,4日再增高雄第一間印刷庇護工場,由於業者在台南的庇護工場讓9名身障朋友轉銜到一般職場穩定就業,這次來高雄希望複製經驗幫助更多人。
印刷庇護工場負責人羅幸如回應,「有了這個庇護工場,他來這裡就算幾個小時,他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就可以喘息,然後到外面去工作。」
中華民國全國庇護聯合總會長胡神賀認為,「各種行業都可以做,所以我在全國3300多個商圈推動由商圈來認養庇護工場。」
全國聯合庇護總會表示,庇護工場可提供身障家庭喘息空間,也讓孩子有機會學習自立,目前以烘培、清潔、商品販售等等職缺為主,若各領域都有庇護工場,也可讓他們轉銜職場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