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騎自行車族比例年年下降,兒童騎自行車傷亡人數卻不斷攀升。有立委聯合路權團體趕在6月3日世界自行車日前召開記者會,呼籲修正法規及設計更完整自行車騎乘政策。
民眾騎自行車到路上,看到路旁車輛要開門向路中間閃避,這是不少自行車駕駛會遇上的狀況。自行車作為簡便的通勤工具,騎乘者卻面臨道路設計和法規不合理等困境,立委林月琴聯合民間團體、單車通勤客趕在6月3日世界自行車日前召開記者會。
單車通勤客Tauno指出,「我親身體會到台灣交通政策當中的矛盾,基礎設施與交通法規卻傳達出完全相反的這種訊息,就是騎自行車並不受到歡迎。」
自行車通勤者現身說法,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自行車使用率從2009年的5.6%下降到2022年的3.3%,不過7到17歲的兒少騎乘自行車涉入事故的傷亡人數卻從2020年3946人,成長到5644人,多了4成。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代表蔡奕輝認為,「如果是單方面的鼓勵民眾騎自行車,卻沒有同步檢討跟改善道路基礎建設,包括釋出安全的空間、嚴格取締。」
林月琴呼籲應該提出具體因應對策,包含修正不合理法規,建議將車輛超車的側向安全距離從現在的半公尺提升到國際標準1.5到2公尺,還有提出全面性的自行車政策以及強化騎乘教育與文化,在國中小等地加強教育。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科長陳柏源回應,「從觀光的角度先出發,鼓勵自行車的騎乘,這是我們也是一直在推行的方向,其實在自行車的實體建設上我們跟內政部一直有在合作。」
另外針對自行車道劃設,國土署也表示,拓寬人行道難度較高也容易有民意反對,目前內政部有推動行人友善區,希望落實共享道路,爭取更好上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