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米爾主權爭議未決 印巴衝突延燒近80年
南亞兩大國家,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武裝衝突的起因是兩週前在喀什米爾發生的恐怖攻擊,也讓這個南亞最大的衝突熱點,再次受到世界關注。
喀什米爾衝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英國在1947年結束殖民統治,南亞次大陸分裂為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與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兩國各自獨立。
而原本是英國保護國的喀什米爾可以選擇加入任何一方。當地民眾以穆斯林為主,當時的統治者卻是印度教徒,加上兩大國虎視眈眈,令君主猶豫不決。
在受到巴基斯坦武裝分子攻擊以後,君主決定向印度尋求援助,引爆了印巴兩國的軍事衝突。雙方爭相宣告對此地擁有主權,演變成第一次印巴戰爭。
雖然雙方在兩年後簽訂停火協議,但這個地區的主權爭議始終懸而未解。
賓州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雅達芙說道,「當你思考這場衝突以及對未來的意義,這種不確定性的根本,來自喀什米爾前途問題沒有解決。」
1972年,印巴兩國簽訂《西姆拉協定》,將上次停火協議當中770公里的停火線劃定為「控制線」,成為兩國實質上的國界。其中,印度大約控制喀什米爾大約三分之二的土地,巴基斯坦則控制另外的三分之一,也是目前大致上的勢力範圍。
不過,這並沒有改變當地的混沌局勢,喀什米爾在1980年、1990年代都發生過衝突,上一次發生流血則是2019年在邊境發生自殺攻擊。衝突原因包含民眾起義、武裝團體觸發軍事行動等等。
雅達芙指出,「讓問題變複雜的原因之一,是這些衝突不一定由國家行為觸發,巴基斯坦有很多非政府實體,其中很多武裝團體致力於喀什米爾獨立。」
在這些衝突中,印度往往指責巴基斯坦暗中支持,甚至假扮成武裝團體,故意尋釁滋事;巴基斯坦則矢口否認,並強調當地穆斯林人口眾多,應該歸屬於巴基斯坦。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9年2月15日說道,「如果我們被世界孤立的鄰居(巴基斯坦),以為醞釀這樣的動作和陰謀,就可以讓印度失去穩定,他們就是在痴人說夢。」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則在2019年2月19日回應,「如果有任何情報顯示巴基斯坦有介入,儘管告訴我們,我保證我們會行動。」
除了主權問題,水源也是一大爭點。由於兩國重要水源,印度河發源自喀什米爾山區,兩國都在意是否可以正常取用,還因此簽訂了水源共享條約。本次印度單方面宣布停止執行條約,就引發巴方強烈不滿。
而由於兩國都已發展出核子武器,喀什米爾每次衝突都讓世界捏一把冷汗。至於這次是否會上升到全面戰爭,甚至是不可收拾的地步,全球都在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