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未禮讓行人致重傷起罰金額翻倍來到3萬6000元,且4到5年不得考照,新規定力拼6月上路。對此職業駕駛團體怒批不應聚焦開罰,而未完善道路設施安全;而行人路權團體肯定新規確實有嚇阻作用,但道路工程和教育也要同步改善。
上個(4)月初一名學童在北市內湖區走在斑馬線上卻遭機車撞上,所幸沒有大礙。為取締車不停讓,北市交通大隊以人力搭配科技執法,今(2025)年1到4月取締件數較去(2024)年同期增加28%。
台北市交通大隊執法組組長黃建盛指出,「今年1到4月我們總共取締10756件,比去年同期8403件增加2353件。」
交通部也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未禮讓行人導致輕傷,起罰金額1萬8000元並吊扣駕照1到2年;致人重傷或死亡除起罰金額3萬6000元,將吊銷駕照且4至5年不得考照。
台北市民李小姐認為,「應該有遏阻效果吧,因為之前沒有讓行人直接罰6000之後,效果是滿明顯、滿好的。」
台北市民張小姐則表示,「所有車輛都已經還滿禮讓行人了,我覺得反而是行人有些紅燈會繼續行走。」
民間團體則認為,交通部應更儘速完善道路安全改善,另外還得從教育著手,才能根本解決安全問題。
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威爾回應,「工會這邊覺得不可思議,原來我們的政府對於處理道路交通安全這件事情只有一個面向,就是罰則。」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吳宜蒨表示,「要降低行人死傷保護行人安全,還是要強調道路工程跟教育這兩方面,因為執法只能在危險發生後做事後的補救。」
交通部說明,為再提升汽車駕駛人停讓行人觀念,確實遵守規定以減少事故發生,因此提出修法,公告14天後若民眾無意見陳述,新規預計6月底前就可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