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僅7國符合世衛空品標準 空污最嚴重5國在非洲、南亞

全球空氣污染不斷惡化,瑞士空氣品質技術公司IQAir發表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只有紐、澳、冰島等7個國家,以及17%的城市空氣品質符合世衛組織的標準,而南亞跟非洲則是情況最糟的地方。美國因為退出世衛組織,全球各地大使館將停止提供駐在地空氣品質數據,這也會導致未來空品監控更加困難。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朝陽升起,照映著整個城市上空白茫茫的霧色,這不是什麼浪漫的雲海,而是嚴重的空氣污染。

每年冬天大量燃煤供暖的高峰時期,烏蘭巴托的PM2.5細懸浮微粒平均濃度達到世衛組織安全水準的27倍。孩子就算上體育課也戴著口罩,肺炎已成為5歲以下幼童的第2大死因。 

收銀員歐雲比列說:「我們把蒙古包建在高處是為了避免空氣污染,通常這個地區沒有那麼嚴重,但今年是災難性的到處是煙霧。」

如此惡劣的空氣品質,在全球還排不上最糟糕。瑞士空氣品質技術公司IQAir近日發表全球138個國家的監測報告,點名整體空氣品質最差的5國,依序是查德、孟加拉、巴基斯坦、剛果民主共和國,惡名昭彰的印度只排第5,都是非洲與南亞的國家。

主要原因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塵、焚燒農地與垃圾,以及高污染的化石燃料。

在全球空氣最差的9個城市中,印度佔了6個,又以東北部工業區的伯尼哈特位居第1。 

伯尼哈特學生帕提爾說:「整個城市經常籠罩著霧霾,讓人感覺呼吸困難、喉嚨痛,很多人得氣喘,有很多健康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PM2.5濃度是每立方公尺不超過5毫克,IQAir統計顯示,去(2024)年只有17%的城市達到了這個標準,以國家而言只有7國合格,分別是大洋洲的紐澳,加勒比海的巴哈馬、巴貝多、格瑞那達,以及歐洲的愛沙尼亞與冰島。 

IQAir全球執行長哈梅斯指出,「我們看到了些許的進步,但這些進步多來自非常發達的國家。交通運輸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汽車,一些發電正轉向更清潔的能源。」

不過這項全球空氣品質調查的統計資源還不夠全面,像是非洲每370萬人只有一個監測站,實際情況可能嚴重許多。但在美國川普政府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不再提供各地使館數據之後,情況雪上加霜。

IQAir全球執行長哈梅斯表示。「這真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我知道至少有5個國家,美國是提供整個國家空氣品質數據的唯一來源。」

長期吸入污染的空氣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阿茲海默症、以及多種癌症。

世衛組織估計每年導致700萬人死亡,目前全球99%人口住在空氣品質不合格的地方。各國政府需要加速行動,擺脫化石燃料綠能轉型,防止森林野火等災害,減緩地球暖化同時促進人民健康福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