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消滅病媒蚊 利用放射線進行絕育

根據阿根廷衛生部的統計,2023年一整年阿根廷的登革熱疫情,造成超過13萬人確診,死亡病例則有68人。讓阿根廷政府警覺,必須加快防疫的腳步。在這之前的2015到2016年,同樣可怕的茲卡病毒席捲拉丁美洲,震撼全球。

阿根廷原能會農業應用部主任瑪麗亞娜特拉達指出,「這引發了各方對這種疾病的重視,因為許多孕婦感染後,可能產下畸型嬰兒。」
由於茲卡病毒和登革熱有共同的傳播途徑,也就是埃及斑蚊。但噴藥或清除積水等措施,仍難以杜絕病媒蚊的繁殖,因此阿根廷的國家原子能委員會所屬,設在艾塞薩的原子能中心負責研發與推動,以放射線實施雄性病媒蚊絕育的計畫。

蚊蟲研究人員卡洛斯易巴拉說:「我們所在的這個後院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艾塞薩,目前正在收集各種斑蚊的卵。」
收集到的病媒蚊卵,就送到原子能中心進行絕育。
國際原子能總署宣導影片:「上百萬隻的雄性害蟲,由特別的工廠內製造。透過放射線進行絕育,然後以固定的間隔野放。它們在田野間與野生的雌性交配,結果就是沒有生下後代。若野放足夠數量的經絕育的雄性害蟲,下一代的害蟲數量就會減少,藉此來控制害蟲的族群數量。如果能加上有效隔離,最終可以消滅這些害蟲。」

以人工介入昆蟲生命週期來減少甚至撲滅害蟲,最早起源於1940年代的前蘇聯,隨後美國在1950年代也獨立研發成功,並逐步推廣到全球。
生物學家安德蕾雅阿瓦洛斯認為,「阿根廷的害蟲絕育科技相當進步也很有前景,過去對控制果蠅相當有成效,因此應該足以有效控制登革熱病媒蚊,也就是埃及斑蚊。我相信我們已有所需的工具。」

用來進行雄性害蟲絕育的放射線屬於伽瑪射線,和醫療用的伽瑪射線一樣,來自常見的鈷60,只要有適當的防護措施,在達成殺菌或害蟲絕育等目標的同時,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