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蘋果麥金塔電腦問世40年 圖像式操作介面影響深遠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加州的電腦歷史博物館正在舉辦「麥金塔40年特展」,資深導覽員分析指出,蘋果電腦之所以能在IBM主宰的市場開創新局,除了貼近人們「想和別人不一樣」的心理,打破傳統的圖像式操作介面,也對後來的電腦軟體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蘋果電腦1984年廣告:我們是同一個種族,我們有同樣的決心、意志和目標,我們的敵人將自取滅亡……我們必將取得勝利!

這是1984年第1台麥金塔電腦問世之前,蘋果公司推出的廣告,完全不提任何電腦的品牌名稱,而是以1名女運動員在烏托邦獨裁者的警察追捕下,當著生化人戰士面前摧毀獨裁者螢幕,象徵麥金塔電腦要以截然不同的使用者體驗,來突破當時IBM電腦的獨霸地位。

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資深導覽員史派瑟解釋道,「麥金塔讓人如此投入的動力之一,讓人們覺得買它讓自己有些與眾不同。許多的廣告行銷就主打這個方向。換言之就是展現叛逆,要和人不一樣、要與體制戰鬥。」

初登場的麥金塔,RAM(隨機存取記憶體)只有區區的128K,8個月之後問世的第2款也不過是512K,和目前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動輒8G到16G的容量相比猶如九牛一毛。

不過除了體積小,麥金塔最大的特色就是圖像式的操作介面。

當IBM PC的使用者還在為MS-DOS繁雜的指令苦惱不已,麥金塔的操作方式更能貼近一般非專業的使用者。

史派瑟表示,「麥金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把需要一定程度專業知識,包括背誦一大堆指令的IBM PC,轉換成進入圖像式操作環境,移動游標點幾下就能做想要的工作。」

受到麥金塔的影響,微軟也被迫做出改變,推出第一種圖像式操作的視窗3.0,但也已經比蘋果麥金塔晚了5年多。

(圖/美聯社)

史派瑟指出,「麥金塔幾十年來在硬體上與時俱進,採用一代強過一代的CPU,並從90年代的摩托羅拉PowerPC架構進化到英特爾架構,現在還自行研發晶片M1、M2、M3,驅動新一代的蘋果產品。」

3、40年過去,微軟作業系統已到Windows 11,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全球市占率仍有將近7成的地位,大幅領先蘋果的macOS 2成左右,但蘋果自成一格同時不斷創新的軟硬體,讓「果粉」數十年來忠貞不二。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