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長期欠人,護理公會全聯會就建議,除了改善勞動環境和薪水,政府也愛開放男性的護理師若到愛做兵的時,會當「原本職位、原本薪水」留佇病院做替代役,愛用各種方式走揣護理的人才。(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聽著同學的口令,一邊看著紙本說明進行靜脈注射的分組操作,而另一邊則是練習病人鼻胃管餵食及藥劑肌肉注射。這裡是北市康寧大學的南丁格爾實驗室,每位護理科的學生要成為正式護理人員前,都要在此進行扎實的專業訓練。
護理科4年級林同學表示,「還沒有實習過,還想要多去了解一點醫院的狀況,然後想一下自己還有什麼其他出路,可以跟醫護結合。」
目前在台灣,每年約有9300位護理應屆畢業生,但實際領證並執業的只有6成多,現在疫情過後,護理師更出現嚴重人才荒。
出走的主因是醫院工作採「三班制」,日夜顛倒造成生活作息大亂,就算是在醫學中心,加上年終等獎金約70萬年薪,但如果是地區醫院,年薪只有約50萬。
現在護理公會全聯會就建議,政府能開放男性護理師在醫院服替代役。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建議,「我們多了一個選擇,讓我們的男性護理師,他可以選擇持續留在我們的職場繼續工作,他的經驗不會被中斷。」
護理科4年級溫同學表示,「在當兵過程中還能繼續做你原本,就是在從事的行業,我覺得也可以。」護理科5年級翁同學則說道,「我去醫院工作,當兵又可以減少,那我覺得對我來說利益蠻大的。」
不過在第一線的從事教學的護理科老師認為,解決護理荒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得從調整薪資、調整夜班費等方面著手,畢竟每年應屆畢業生中男學生的人數不到5%。
康寧大學護理科主任呂莉婷表示,「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要怎麼樣去留住人力,其實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增加我們的薪資。只要是增加薪資,增加這樣的誘因,男女生都會來投入。」
全聯會表示,日前共提出9項訴求,盼改善護理人力荒。目前只有3班護病比與住院整合照顧獲得共識,預計本(10)月中將再與衛福部開會,希望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