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唯一的垃圾掩埋場是一座人工島,在這裡沒有骯髒惡臭的環境,而是一片清澈水域與生態景致。這座垃圾掩埋場建造之初就建置防污染機制,但爆量的垃圾讓掩埋場預估10年內就會面臨滿載的困境。然而這座人工島掩埋場,也成為城市環保工程的典範,展現永續發展的綠色未來。
清澈的海水與美麗的生態景致,很難想像這裡是新加坡的垃圾掩埋場。
新加坡人口近600萬,彈丸之地還得挪出空地處理垃圾,對政府是一大挑戰。
1990年代,新加坡本島的垃圾處理場幾乎滿載,政府在南方2座小島之間圍起外灘,建造一座專門放置垃圾的人工島——實馬高島,來自本島4個垃圾焚化場處理過的垃圾,通通集中在這裡。
新加坡環境局經理戴斯蒙李說明,「來自家戶的垃圾,由公共垃圾收集公司匯集,再送至能源廠進行焚燒,最後的處理物會送到海上轉運站,再運到3公里外的實馬高島,我們會再分送到不同的掩埋區。」
實馬高島掩埋場啟用至今已經24個年頭,這裡沒有惡臭更不見蒼蠅飛來飛去。
掩埋區表層覆蓋土壤形成自然植被,這裡滿布紅樹林的水邊,有不少鳥類出沒。優質的環境景觀,帶來動植物多元物種的生態圈,也贏得「垃圾伊甸園」的美名。
戴斯蒙李指出,「7平方公里廣的外灘有不透水膜,並加蓋一層海洋黏土,確保垃圾滲出液留在在掩埋場內,不會外洩到開放的海域。」
2022年新加坡的廢棄物高達740萬噸,回收再利用的占比僅有57%,塑料和剩食的處理成了燙手山芋;加上焚燒垃圾產生的汙染問題,儘管掩埋場施工期間就建置濾網和防水膜,防止汙染物外洩,仍引發環保組織的批評。
新加坡在2019年啟動零廢棄運動,計劃在世紀末前將廢棄物回收量提高7成、讓實馬高島的垃圾量減少3成。然而預估再過10年掩埋區就會滿載,如何善用空間是大挑戰。
戴斯蒙李表示,「很重要的是,我們盡可能繼續使用實馬高島掩埋場,如果可能,要延長使用期限至2035年後。」
新加坡藉由實馬高島掩埋場展現城市環保工程的典範,未來這座人工島也將興建太陽能設備,可望邁向永續發展的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