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是什麼?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由北美與歐洲國家成立於1949年,目的是為防止蘇聯二戰後的擴張,與蘇聯及東歐國家在1955年成立的華沙公約組織(簡稱華約)相互抗衡。
1990年代華約及蘇聯解體後,北約致力於建立成員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也是聯合國打擊國際性恐怖組織的主力之一,目前共有31個成員國。
北約峰會是什麼?
北約峰會為北約最高級別的會議,邀集成員國元首與行政首長參與,視國際局勢不定期召開。會議經常被用來介紹新政策、邀請新成員加入、與非成員國建立夥伴關係。
上次北約峰會在去(2022)年6月於西班牙舉行,主要聚焦俄烏戰爭情勢,並強調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今年峰會7月11日、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登場,是俄烏戰爭爆發後距離俄羅斯最近的一次,僅有151公里。
本次北約峰會討論重點?
瑞典加入北約
去年5月,瑞典與芬蘭一同向北約遞交入會申請書,並在6月峰會獲得入會邀請。芬蘭陸續獲得各成員國同意後,今年4月4日正式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國;瑞典則遲遲未獲土耳其及匈牙利的入會批准。
立陶宛當地時間10日傍晚,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與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舉行雙邊會議。會後北約發布新聞稿指出,艾爾多安已同意將瑞典的入會申請送至土耳其國會批准,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形容,「這是歷史性的一天。」
不過這並不代表瑞典將立即成為北約下一個成員國。根據《CNN》報導,史托騰柏格並未提供艾爾多安將文件送交國會的時間點,匈牙利也尚未批准瑞典加入北約;不過匈牙利先前已明確表示,它不會是最後一個核准瑞典入會的國家。
俄烏戰爭援助烏克蘭
烏克蘭2019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加入北約列入憲法,作為國家基本方針;俄羅斯去年9月併吞烏東4州,促使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加速申請加入北約。史托騰柏格今年4月透露,所有成員國皆同意烏克蘭入會。
不過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只要任一成員國受到攻擊,都被視為全體成員國受到攻擊;意即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所有成員國都將被捲入俄烏戰爭。因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烏克蘭在俄烏戰爭結束前不適合加入北約,德國日前也表態不贊成太快加入。
雖然如此,拜登仍宣布將以集束炸彈援助烏克蘭;史托騰柏格也表示,此次峰會的目標就是持續力挺烏克蘭抗俄;澤倫斯基則受邀與會,預計將在12日與拜登會面。
增加北約國防支出
北約成員國2014年承諾,將在10年內達成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年至少2%作為國防支出、其中20%以上用於國防設備與研究的目標。不過,根據北約7日公布的數據,包括盧森堡、加拿大和義大利等20個成員國,今年國防開支並未達到2%。
路透社報導,北約將簽署新的國防支出承諾,以達成此目標。
加強應對中國威脅
史托騰柏格10日投書《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指出,中國本應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強大影響力,促使俄國結束對於烏克蘭的非法入侵;然而中國不僅沒有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反而加強雙方的經濟、外交及軍事合作。
他警告,若俄羅斯在戰爭中取勝,也代表向其他獨裁國家傳遞「可以透過武力實現目標」的訊息。史托騰柏格憶及年初訪問日本及韓國時,兩國領導人都憂心戰爭會在亞洲上演;他表示,北約雖屬區域聯盟,但面臨的挑戰是全球性的,這也是為什麼邀請包括日、韓、澳、紐等印度太平洋夥伴參與北約峰會的原因。
北約日前商議在日本東京設立辦事處,以強化與印太地區各國合作關係,但遭到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反對。根據《NHK》報導,法國外交官直言日本並非在北大西洋的範圍內,基於原則,法國不贊成此做法。
設立辦事處必須獲得31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北約預計將在峰會中進行討論。